汉树依川绿①,江楼待鹤临。
渚云留月近②,春草入洲深③。
岭峤身如寄④,烟岚病未侵⑤。
自怜有仙骨,更得此追寻。
登黄鹤楼二首 其一
介绍
《登黄鹤楼二首·其一》是明朝张时敏的作品。
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从而在欣赏古代诗词的同时,也能获得审美和文化上的享受。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 汉树依川绿,江楼待鹤临。 渚云留月近,春草入洲深。 岭峤身如寄,烟岚病未侵。 自怜有仙骨,更得此追寻。 注释: - 汉树依川绿:描述黄鹤楼周围环境,汉树即古木,依川指傍靠着长江的绿色植被。 - 江楼待鹤临:表达了黄鹤楼是人们盼望和等待的地方,尤其是鹤的出现,增添了一种空灵与神秘的氛围。 - 渚云留月近:描写了黄鹤楼周围的水边景色,渚云指的是湖面上的薄雾
这首诗的格式严谨,是五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首联: - 诗句:“上下江流万里长” - 描绘了黄鹤楼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广阔河流和无尽距离的感受。 - 关键词:江流、万里 - 颔联: - 诗句:“山巅楼出天际翔” - 形容黄鹤楼耸立在高山之巅,仿佛直冲云霄。 - 关键词:山巅、天际 - 颈联: - 诗句:“刚风尽扫世间秽” - 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周围自然风光的赞美
【注释】 ①赓(gēn)歌:歌唱。 ②行乐(lè)地:供人们游乐的地方。行乐,游玩。 ③安流:安定的水流,这里指长江水波平静,水流畅通无阻。 【赏析】 这是一首登黄鹤楼的诗。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对于黄鹤楼的感情。“山下长江江上城”,写出了黄鹤楼的位置;“城楼风景四时生”,写出了黄鹤楼四季各有特色的风景;“形胜变为行乐地,赓歌难尽古今情”,写出了诗人对黄鹤楼的感慨;“险艰弘济思舟楫”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槛外寒云度,凌霄八面开”:这一句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槛外,即楼外,寒云掠过,展现出一种空阔宁静的景象;凌霄,指楼高耸入云,八面开阔,给人以无限空间之感。 2. “长江吴楚堑,崔颢古今才”:长江和吴楚地区的界限,展现了地理的广阔。崔颢,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著称,此句表达了黄鹤楼不仅是建筑上的杰作,也是文化上的重要标志。 3. “白日空楼阁,青山对酒杯”
【注释】: 茫茫仙鹤去无音,留得名楼壮古今。吴楚百川归吐纳,乾坤万象属登临。哀歌已逐鸣榔散,霸业都随折戟沉。惟有天然图画景,前人吟过后人吟。 【赏析】: 《登黄鹤楼二首》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此诗以“登黄鹤楼”为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构思精巧,想象奇特;语言流畅,韵味醇厚;情感真挚、深沉。 首联写黄鹤楼之高峻和气势。“茫茫”,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仙鹤”指仙人乘着的仙鹤,代指仙人
诗句释义: 高怀未惬子长游, 西楚遐观有此楼。 云梦洞庭天上下, 白云黄鹤影沉浮。 译文注释: - 这首诗的翻译需要对原诗的意境有所理解。 - 高怀: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期待。 - 子长游:表示诗人希望长久的游览。 - 西楚:指的是古代楚国,这里借指黄鹤楼所在地。 - 此楼:指黄鹤楼。 - 云梦:洞庭湖的名称,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 - 天上下:天空之中。 - 白云黄鹤影沉浮
诗句:黄鹤楼高江水深,江边风日此登临。 译文:江边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无情的秋色让鱼龙夜不能安宁,无尽的烟波让人感到河汉的阴森。丰稔的季节里仍需要文书,萧索的城阙中传来急迫的霜砧声。 注释:此诗描述了作者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象和心情,以及他对时间变化、自然景观和政治现实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首句“黄鹤楼高江水深”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地标。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诗句如下: 1. 第一句:“黄鹤高楼感昔贤,几追旧事亦茫然。” - 注释: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天下,诗人站在黄鹤楼上,遥想古代贤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但往事如烟,让人感到迷茫和感慨。 - 赏析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并借古喻今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武昌形胜雄天下,有此江山有此楼。译文:武昌的地形优势无与伦比,拥有如此壮丽的江山和这座楼。 2. 注释:武昌,指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位于长江之畔,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形胜指的是地理优势。雄天下意味着无与伦比。江山与楼,分别象征着自然景观和人造建筑。 3. 赏析
【解析】 “黄鹤仙人上九天,五云楼阁自年年”:黄鹤仙人飞向高空,五云楼阁每年都会见到。 译文:黄鹤仙人飞向高空,每年五云楼阁都会见到。 注释:①黄鹤仙人:指传说中骑鹤升天的神人。《列仙传》载:“费长房得神书三卷,曰‘天下名山,仙人所居’,乃画地为黄金之阙,以白日始,以暮时终。后有一人乘赤气从西方来,径到阙下,戴九灵玄女帽,履太妙道履,乘黄鹤之状,乃揖长房曰:‘子得吾书矣。吾亦当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