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首 其一

倒握毒蛇横古路,背骑猛虎舞三台。
收来放去无多子,铁眼铜睛被活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首》是宋代诗僧释心月创作的一组偈颂,其中《其一》为全集中的第三首。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颂古三首》的作者是释心月,字石溪,号佛海,出生于眉山(今属四川),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等著名寺院。释心月在宋理宗嘉熙二年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后迁至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和临安府灵隐景德寺等地,最终宝祐二年卒于其地。他的诗歌作品包括《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和《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这些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颂古三首》中的第一首《颂古三首 其一》如下:
    日永风清,雷奔电卷。无位真人,略通一线。急须著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百年将底作津梁,直指心田是道场。八万四千安乐法,只于此处可承当。没便宜处讨便宜,无位真人小厮儿。如是去来如是住,无时不是在家时。

  3. 诗歌鉴赏:《颂古三首 其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与佛学深刻的认识。诗中通过对“无位真人”的描述,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生活中实践这一真理的重要性。此外,“八万四千安乐法,只于此处可承当”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方法的独特见解。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释心月个人修行和哲学思想的体现,也反映了宋代禅宗佛教文化的繁荣与传播。诗中的哲理和语言风格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现代解读: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和名利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教教义,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颂古三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佛教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活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