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长荷已折,秋水碧相涵。
日照沙洲暖,鸳鸯睡正酣。
题画 其二
介绍
《题画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位老翁在溪边钓鱼的生动情景,通过写其“倚杖望”和垂钓“独往来”,表现了他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以“曲”、“抱”二字写出江水的蜿蜒曲折,又写出江水对村庄的环抱,从而表现出江水之美。接着诗人写到“童稚纵轻舠,鱼丽复何求?”这里,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联想,联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曾像儿童一样在江边游玩,捕鱼时并不追求鱼的数量,只要鱼多就好。最后两句:“南村群童欺老翁,相随嬉游取渔翁。”这四句诗,把诗人与渔翁、儿童之间的感情写得十分真切。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赞美渔翁,而是写儿童戏弄他,突出了他的孤独寂寞。
相关推荐
注释:荷叶已经枯黄,秋天的湖水碧绿相映。 阳光照耀在沙滩上,鸳鸯正在沉睡。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首句“蒲长荷已折”以蒲草、荷花和落叶为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第二句“秋水碧相涵”则描绘出秋水与碧叶相互映衬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第三句“日照沙洲暖”则描绘出阳光洒在沙滩上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注释: 草昧风云起,空蒙宇宙分。 草昧:草木未长出的样子,引申为混乱、不整齐。风云:指云和风,这里比喻政治局势。 落落擎天干,霏霏障日氛。 落落:高耸的样子。擎天干:形容树木高大挺拔。 霏霏:形容细雨纷飞的样子。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东。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即舜帝。 译文: 草木未长出的时候,风云已经起动,混沌不分天地界限。 高山耸立于群山之中,细雨纷纷遮蔽了太阳。
【题解】此诗为《题画》其二。诗人以画为友,借画抒怀,抒发了因时局动荡而无法安身立命的感慨。 绿水青山草泽春,悠悠舟楫寄闲身。 绿水:泛指清澈见底的水。青山:山色青翠。草泽:草木繁茂的湖泽。春:春天。 悠悠:悠闲的样子。 舟楫:船桨。 寄闲身:寄托于闲适之身。 五湖:泛指长江下游一带湖泊。 沦落:流落,漂泊。 无知已:没有知心朋友(已,同“己”,自己)。 䲭夷:古地名,在今安徽泾县北。 识故人
【注释】 嘉木:好木。繁荫:浓密的树荫。山房:山中小屋。抱:环绕。秋阴:秋天的阳光。爽气:清新的空气。吹森:吹动树木。沈:深。惆怅:悲伤。飞羽:高翔的飞鸟。清歌:清脆悦耳的歌曲。孤岑:孤独的山峰。谁欤:是谁?赋:作诗。招隐:招引隐居的人。兴发:兴起,产生。丘中琴:山间的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山中所作。他以画入诗,以诗绘景,将画境和诗意融为一体,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
【注释】 ①题画:即题于画上的诗。 ②白鸥洲:在洞庭湖畔,相传为李白所居。 ③渔郎: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自称是渔父。 ④隐流:隐遁的流水。 ⑤春屋:春天的房屋。 ⑥醉听:听之如醉。 ⑦桃花落尽水悠悠:桃花凋残了,水面上还荡漾着一层层轻波。 【赏析】 《题画·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描写一幅山水画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丽淡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1.题画 其二:这是一首咏物诗。 2.家住青山下:诗人的家乡在山脚下,所以称“家”在青山下。 3.船头一钓蓑:诗人乘着小船,在湖上钓鱼。他身披蓑衣、手执渔竿,就坐在船头。 4.片帆侬使惯:指驾着一片小小的帆。侬是吴语,相当于“我”。 5.只是怕风波:指驾着小帆行船,最怕遇到大风浪。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渔翁在山脚下湖上的垂钓生活。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 首句点出地点
诗句原文: 西塞山前一钓丝,此情唯有白鸥知。 黄尘不上矶边石,坐到风恬浪静时。 注释说明: - 西塞山前一钓丝:《题画·其二》中“西塞山前一钓丝”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垂钓场景或技巧,暗示着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方式。 - 此情唯有白鸥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认为只有白鸥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情感。 - 黄尘不上矶边石: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题解】此诗是作者在隐居谷口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注释】谷口:山谷口,泛指南山脚下的谷地或山村。林樾(yè):树木遮蔽下的阴凉处。孤村:孤独的村庄。云气深:云雾缭绕、弥漫于整个村落。千山雨初歇:千山万壑中,刚刚停歇了一场大雨。 【赏析】首句点“未归”,次句写“凉风”。三、四两句写景。“孤村”二字点出“人未归”
【注释】 翠水丹山:指青山绿水的景色。足赏心:足够让人赏心悦目。夏初:夏季的初期。推蓬一曲升平调:指弹奏《凉州词》。不识何人是赏音:不知道谁是赏音的人。 【赏析】 此诗是题画诗,借画中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句“翠水丹山足赏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使作者感到赏心悦目。接着一句“渚荷汀柳夏初临”,描述了夏季初时的景色,荷花、荷叶和杨柳在夏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注释: 松树在涛声中摇摆,万壑的风声随之传来,桃花随着山涧的水流飘落,就像红色的花瓣在飞舞。等到明天我试着去听那丝竹之声,恐怕云山之间没有路可以通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松树、涛声、桃花、涧水、飞红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仕途坎坷之感。首句中的“撼”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在涛声中的摇曳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注释】 征雁:候鸟,秋天南飞。疏:稀疏。潜龙:潜伏的巨龙。野埭(dài):乡村水边的渡口。孤亭:孤独的小亭子。倚寒吹:依傍着寒风吹奏的笛声。 【译文】 天高远而大雁南飞稀疏,海阔天空潜龙沉睡。 野地水边人迹稀少,孤独小亭倚傍着寒风中的笛声。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点题、收束全篇。诗人把一幅静谧、优美的画面展现给读者。 诗的前两句“天遥征雁疏”写大雁南飞的远景
《溪上带清峰,溪边满芳树。谁傍白云居,犹轸青云慕。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超脱生活的向往之情。诗句中“清峰”与“白云”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超脱,而“溪水”与“芳树”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诗中的“犹轸青云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追求的执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注释】 花开檐卜林,双禽弄香雪。 花:这里指梅花;梅梢上盛开着的梅花。 檐卜林:屋檐下树林。 双禽:指鸳鸯和黄莺等鸟。 弄香雪:形容鸟儿在枝头相互戏耍。 动植乘化机:万物都随着季节而变化。 乘化机:乘着自然的气数(自然规律)。 当此艳阳月:正值明媚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题画诗《题画》之二。此诗写物抒情,以物喻人,借物咏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花开檐卜林,双禽弄香雪”
注释:万峰交错环绕着幽静的居住之地,奇特峭拔的山峰竞相辉映出碧绿的空谷。一点红尘飞鸟难以飞到,打开窗户时就能读到化人书。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景和抒发隐逸志向的诗。诗人用“万峰回合”、“奇峭争输”形容山势之高峻,用“幽居”、“碧虚”形容环境之清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垂柳:垂丝,下垂的柳枝。绾:连接。晚霞:夕阳余晖。溪深:水深处。桃花:岸边桃花盛开。渔艇过从惯:渔舟经过很平常。天下车书正一家:指四海之内,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字都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它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向往之情。 首句“垂柳千条绾晚霞”,写垂柳与晚霞相映成趣。这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垂柳比喻成一位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少妇
注释: 花柳:花草树木。晴光:明媚的阳光。处处:到处。天涯:天边,指远方。芳草:茂盛的草地。转愁人:使人忧愁。画船:彩绘的船只。载酒:装载着美酒。归何晚:回家为何要等很久呢?家在江南:家中在江南地区。湖水滨:水边的湖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诗人以“花柳”和“晴光”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而“天涯芳草”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东风笑弄野棠春,生意乾坤我亦人。 布袜青鞋春步远,小将诗句答芳辰。 注释:东风在春天里笑着逗弄着野棠花,生机盎然的春天仿佛是整个天地,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穿着布袜和青鞋,我在春天的道路上漫步,用我的诗句来回应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快乐生活。他用“东风笑弄野棠春”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同时他也把自己比作“乾坤我亦人”,表达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心情。接着
``` 《题画 其二》是宋朝赵子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移家之后,选择了沈都台这个地方居住。他观察到阳羡的青山,发现这些山并不让人猜度,它们的真实面目令人感到惊喜。通过这幅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我搬家后决定在沈都台上定居,阳羡的青山更不让人猜测。 七十二峰真可卧,梦中夜夜太湖来。 注释: 沈都台:地名,位于今江苏宜兴市。 阳羡青山:指宜兴市阳羡镇的青山
注释: 若此烟云若此山,难道没有筑版之人在闲适地生活。 不知画者今何意,只知道画上有几间天松屋。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若此烟云若此山”,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对这幅画作的好奇和兴趣。这里的“若”字既表示肯定,又含有疑问,使得整句话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次句“岂无版筑个人闲”
``` 昔日千年调, 而今两秃翁。 都将无限意, 高坐钓船中。 赏析: 本诗题为《题画 其二》,是明朝徐贲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诗句的运用,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传承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日千年调”,诗人回顾了历史的长河,感叹时间的流转,千年的历史犹如一曲悠扬的歌调,流传至今。这不仅仅是对过往时光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第二句“而今两秃翁”
【注释】 关仝:北宋画家,擅画人物肖像。 意不穷:意境深远。 无画意:没有画意(指老将已老,无心作画)。 问关仝:向关仝求教画艺。 【译文】 千古以来关仝的画作流传,江山之美无穷尽。 老将军已经没有作画的心意,现在只好向他请教如何绘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句写关仝的画名之久,次句写关仝画中的江山之美;第三句说老将已无心作画,第四句说他来求画艺,这四句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注释:坐在也并非在行走,行走也并非在坐着。问我我也不说,笑舞着溪云被打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认为人生应该随遇而安,不要过分拘泥于形式。诗人通过描绘溪云被打破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诗中“坐亦岂非行,行亦岂非坐”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森森灌木阴,渺渺澄江静。 一棹独垂纶,中流钓山影。 注释: 森森:树木茂盛的样子; 渺渺:形容水天相接的地方,无边无际的样子; 一棹:划着一支船桨; 独:单独; 垂纶:钓鱼的意思; 中流:河中或湖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画面上,密密的灌木丛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而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仿佛与世无争。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小船里,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垂钓
【注】题画其二:落落长松苍干古,深深的幽馆碧窗虚。阶除近水凫鸥集,知是山中晓雨馀。 落落:形容松树挺拔的样子。 深:深远。 幽馆:指深僻的馆舍。 阶除:台阶下的空地。 鹜(wù):鸭子。 鸥(ōu):海鸟名,即白鹭。 【赏析】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作于大历五年(770)秋,时年五十七岁。当时,杜甫因避乱入蜀,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此诗就是诗人在浣花溪边所见到的景象而写成的一首纪游之作
注释: 尔雅才疏六月笺,绿阴长到十分天。 情知北户风犹好,意在临流不在眠。 尔雅:指《尔雅》这部书。 六月笺:用《尔雅》来写六月份的诗。 情知:知道。 北户:北边的窗户。 风犹好:风仍然很好。 意在:心思在于。 临流:站在水边。 赏析:《题画》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共二首,此为其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山水画卷,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尔雅才疏六月笺
【注释】 题画:在画面上写诗。 其二:这是第二首,是作者的自题。 晴山:晴朗的山。 点不上多烟:指山不生烟,没有雾气。 清幽澹远:清淡幽静,高远淡薄。 长松:高大的松树。 松下水:松林下的流水。 秋光:秋天的阳光。 都宿钓鱼船:秋天的阳光都照在钓鱼船上。 【译文】 晴朗的山,一点也没有云雾缭绕,只有一片清新淡雅,高远淡薄的景象。 我最喜欢那高大松树下面清澈见底的流水,秋天的阳光都照在钓鱼船上。
《题画·其二》是明朝著名画家沈周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野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昨夜秋声到井桐:昨夜,秋风吹过,带来了阵阵秋风声。井桐,一种植物,在这里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畬田香散稻花浓:畬田,即畬田,一种耕作方式,这里指的是稻田。稻花,指稻谷开花的样子。香气,稻花盛开时的香味。 - 空山落日秋云薄:空山,形容天空空旷无物,给人一种深远、空旷的感觉。落日,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注释:天上的青山半是虚影,万里江流映衬着明亮的月亮。夜晚我偶然想到曹操的事迹,却被别人当作画图来描绘。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自然之景喻历史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首句“天外青山半有无”,描绘了画面中的山峦若隐若现,如同在天边一样,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次句“江流万里月明孤”,则描绘了江水流动不息,而明月高悬独照,显得格外明亮和孤独
【题诗】 寂寞平皋带浅滩,幽人时共夕阳还。 水禽飞去疏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注释】 寂寞:寂静无声,形容景色空阔、冷落。 平皋:指湖面。皋,大土山。 带:连接。 浅滩:浅水滩地。 幽人:隐居者。 时共夕阳还:不时与晚霞一同归去。 水禽:水中的鸟。 飞去:飞翔而去。 疏烟:轻淡的烟雾。 目送:用眼睛看。 秋光:秋天的阳光。 入断山:穿过山涧。 【赏析】 这首七绝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一幅秋景图画
【赏析】 此是一首描写晚景的诗。 “双干亭亭碧玉明”,以比喻手法写画竹的形态,突出竹子的清雅秀丽。“亭亭”形容竹叶高耸的样子,“碧玉”指竹的颜色,用来形容其颜色青翠,晶莹剔透。整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将竹子的美丽描绘出来。 “翠阴凉沁石床清”,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景象。翠绿如玉的竹子旁,有一张石头床,石床清凉宁静。这里的“凉沁”和“清”都是形容石床的感觉,给人一种舒适、凉爽的感觉。
注释: 秋夜清冷,山木苍青,月光照耀,断岸平长。 千年高情苏子赋,东风谁再述周郎? 赏析: 本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 首句“秋清山木夜苍苍”,描写了一幅秋夜山中林木苍翠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次句“月出波平断岸长”,则进一步展现了夜晚江面的平静和辽阔,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映照出长长的断桥,显得幽静而深远。两句诗通过对比,既突出了秋天的清冷
【注释】 题画 其一:丹枫绝壁照空江,万里青天在野航。 题画 其二:卧展南华秋水读,不知岚翠湿衣裳。 赏析: 首句“丹枫绝壁照空江”是写画中景色。丹枫,即火红的枫树;绝壁,即陡立的山崖。此诗一开头便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丹枫映照江面,犹如烈火熊熊;高高的悬崖峭壁直刺天空,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一幅充满阳刚之气的风景图。 二句“万里青天在野航”,则转入画中人物。“万里青天”指的是辽阔的天空
曲折成千里,云山俨一乡。 林疏茅屋见,水落钓舟藏。 世路羊肠外,仙家鸟道傍。 此身何处着,箕颖意难忘。 注释: 1. 曲折成千里,云山俨一乡。 - 曲折成千里: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伸千里之遥。 - 云山俨一乡:比喻山林中的景色宛如一个小村庄,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2. 林疏茅屋见,水落钓舟藏。 - 林疏茅屋见:树林稀疏,茅草房屋隐约可见,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 - 水落钓舟藏:水面平静
【注释】 消暑:消去暑气;清泉:清凉的泉水。野服,指夏天所穿的衣服。骥:良马,这里比喻双鹤。天:天空。 【译文】 夏日消暑桐阴宜野服,倚云山脚洗清泉。 一双白鹤可为骥,直借上天还下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人在画中所见的景色是,夏日炎炎,诗人穿着一身轻衫薄裙,在树荫下悠然自得,一边喝着泉水,一边欣赏这美景。而那对白鹤,似乎也懂得欣赏,它们飞过来,与诗人相伴
【注释】 题画 其二: 叶暗前朝雨,花飞昨夜风。 空山人不见,春在绿阴中。 译文 树叶被前朝的雨水打湿,花儿随风飘飞。 空空的大山里没有人烟,春天就隐藏在那郁郁葱葱的树阴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眼前之景而抒发感慨之情。首句“叶暗”二字点明时间是在秋末冬初。“花飞”两句写春风吹过空山,吹落了花瓣,使满山都显得暗淡。后两句写空山无人,只有绿阴浓荫下,一片生机勃勃
【注释】: 题画 其二 疏烟带平野,闲花落空林。 鸡声在何许,人家春树阴。 将寻邱仲侣,谐此尘世心。 幽期倘云遂,宁惜露沾襟。 译文: 疏淡的烟雾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悠闲地飘落在空旷的树林里。 鸡鸣声从何处传来呢?原来那是人家春天的树荫。 将要寻找邱仲侣,和他一起享受这尘世之外的宁静。 如果幽雅的时光能够实现,我宁愿让露水沾湿衣衫。 赏析: 首句“疏烟带平野”,是说轻飘的烟霭环绕着广阔的原野
诗句:坐看冰轮碾玉池,夜深欲去更迟迟。 译文:我静静地坐着,看着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将清澈的池水照得如白玉般晶莹剔透。夜色已深,我想要离开这里,却因为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而迟疑不决。 关键词解释: - 冰轮:月亮的别称。 - 玉池:清澈的水池,比喻月光下的水面。 - 夜深欲去:夜晚已经很深,作者想离开。 - 迟迟:犹豫不决,不想离去。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坐在窗边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幽静山林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空山中寻找朋友的场景。 译文:秃树参差错杂,不记春天已过,短茅新结,洁净无尘。想从何处去寻求幽静的朋友呢?本来就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的“秃树槎牙”形容树木的枝干交错,形象生动;“短茅新结”则描绘了茅草刚被割断的情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注释】 题画其二:山色青翠,水色清澈。湖光映照在亭上,如白日欲来。 虚亭正潇洒,一棹拨烟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山水名胜时即景生情而作。诗的开头两句写山、水之色,以青和白两色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明丽。“青”字用得极为传神:“青不已”,“青”不仅指青翠的山色,也暗示着青山的永恒。“白欲来”,则是指湖水澄碧欲流,给人以无限美感。这两句诗,既写眼前之景
【注释】九月:指秋季。霜清:霜白,指天气晴朗。柿叶稀:柿子树叶子凋落稀疏。芦花深处:指芦花丛中。见渔矶:看见渔人居住的石矶。沧浪曲:沧浪是古琴曲名,这里泛指渔歌。和得:《沧浪》一词,意为“弹得好”,与“沧浪”相对应。沧浪曲:指渔人唱的渔歌。不管人间是与非:不理会世间是非。 这首诗描写了秋日里,渔民在芦花深处的渔矶上,弹奏着沧浪曲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注释】 题画 其二:指题于画上的诗,二指第二首。玉虬:神话中的蛟龙。亭流:亭子前流水。闲居:闲居在家。人来往:人们来来往往。浮云与白鸥:比喻隐居的诗人。与:同“欤”。 译文: 错把飞泉认作玉虬,奔崖千尺夹着亭子在流。 悠闲地居住不见人来人往,只有飘荡的白云和白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闲适、清高的人生态度。 首句“错把飞泉认玉虬”
【注释】题画二首之二:柳丝织翠锁春山,田带平桥路几湾。 放鸭船归渔艇去,落花无主水潺潺。 译文: 柳枝如丝般绿意盎然,仿佛把春天锁在了山中;田野旁边是平直的木桥,弯弯弯曲的小路几处曲折。 放养的鸭子随着小船回到了渔夫的船里,落花飘散无主地随水流淌潺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景色的古诗。第一句“柳丝织翠锁春山”,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垂柳如丝般柔美的图景,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都凝聚在了柳树之上
【注释】 题画 其二:这是第二首题画诗。 好山久不见,如与故人违:好山好久不见了,好像要和老朋友分别似的; 淡墨留清梦,闲吟送落晖:用淡淡的墨色画出一幅画,就像留下一个清晰的美梦; 闲吟送落晖:在闲暇的时候吟咏着它,仿佛是在向夕阳告别。 石分流水过,树合乱云归:水流的石头被分开了,而那乱杂的云朵又聚在一起了; 欲傍前溪隐,亲来筑钓矶:我打算沿着前面的溪水隐居
注释: 雄才顾盼自生姿,正是清平暇豫时。笑煞灞桥驴背客,斜冠败絮独吟诗。 雄才:才华横溢的人。顾盼:目光闪烁。斜冠:斜挂一顶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题画》组诗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图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句“雄才顾盼自生姿”,赞美了画中之人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顾盼一词,既形容了画中人的神态,又表现了他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画·其二》。下面是诗句及翻译: 1. 胸中丘壑未能删,梦里烟霞尚往还。 注释:我的胸中充满了对自然的丘壑和山丘的想象,这些景象在梦中依然生动地浮现着。 2. 我是出山初展步,回头敢到白云间。 注释:我走出山林,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步伐,但我仍会回头看看那片白云之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寄托在画中的景色上
注释:苍翠的袖子被萧瑟的秋风吹拂,树林下面的风标本真是绝伦。扫出几枝斑竹的影子,湘夫人对着管夫人。 赏析:诗人通过写景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的“苍翠”一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而“林下风标本绝伦”则表现了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最后一句“扫出数枝斑竹影,湘夫人对管夫人”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竹子与湘夫人、管夫人相比
【注释】 (1)石田:指诗人自己的住所。 (2)辨能真:能辨别真伪。 (3)四座:指四方之人。 (4)爨下:指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5)丰城:《晋书》载,王敦谋反,司马睿逃到江中去,丰城人董艾献计于温峤,温峤说“丰城剑气,固应属君”,后来被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望气:指占卜。 【赏析】 这首诗是题画诗,写自己隐居生活的闲适自得、与世无争。首句点明自己隐居的地点是石田;二句写石田的景色
未凋林碧发梅红,石壁天齐岸势穷。 摇艇更深何所遇,武夷君在白云中。 【注释】 未凋:没有凋落。 未:没有。 碧发:形容绿色茂盛的梅树。发:长出,生长。 石壁天齐岸势穷:指水边峭壁上的岩石陡峭如刀劈斧砍一般。齐:相同。 摇艇:荡桨使船前进。 武夷君:此处指武夷山的神,是武夷山的主宰者,也是道教神。 何所遇:什么地方遇见。所:助词,无义。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武夷山的山水景色。首句以"未"字点明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画·其二》。 千岩云起压林低,黄叶声凉送马蹄。 注释:千座山峰云雾缭绕,仿佛压得林子都低了头。秋风中落叶声声,似乎带着凉意,仿佛在给远行的马蹄助兴。 雨急看山行更缓,野人家止隔前溪。 注释:雨势急促,但看山上行走的人反而走得更慢了。因为要避雨,所以只能走前边有溪水的那条路。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首句用“千岩”和“林低”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秋天山林的景象
题画其二 怪石颓云势不平,西风卷出大江声。 渔郎醉卧芦花里,笑指鱼龙触浪行。 【注释】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颓云:倾斜的云彩。势不平:形容石头的形状奇特,倾斜的云彩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西风:秋天的风,带有凉爽的气息。卷:吹起。大江声:大江的声音,这里指波涛汹涌的大江。 渔郎:古代传说中捕鱼的人,这里借指诗人自己。醉卧:在酒后沉睡的样子。芦花:芦苇的花。这里指秋天的芦苇。里:里面。 鱼龙
注释:我喜欢高高的松树和修长的竹子,我的居所周围有美丽的风景。窗外的闲云随意地舒展或收拢,它们的美丽景象尽收眼底。我不需要到远方去寻找仙山美景,因为眼前的景色已经足够迷人。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欣赏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以高松、修竹、闲云为景,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不追求远方的美景,而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注释】翛然:孤独的样子。孤寄:孤独寄居。水云:指水边云彩。极目:远望。湖远空:指湖天辽阔空旷。拊:弹拨乐器。逸响:超凡的声音。会:当。凭高阁:在高楼中凭倚。和:应和,呼应。松风:松树的风声。 赏析:此诗描写了画家登楼作画时的情景。首句点出了诗人孤独寄居水边云中的心境;二句描绘了诗人远望江天湖景时的所见所感;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想要弹奏出超凡脱俗之声的愿望,表达了他希望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的愿望
《题画·其二》是明朝著名文人金铭的作品,其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接下来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逐句释义: - 八咏楼头翠万重:在八咏楼上,群山连绵,绿意盎然,如同万层叠翠。这里的“翠”指的是绿色的树丛或植被,而“万重”则形容这些绿色覆盖的范围非常广阔。 - 使君家傍洞门松:使君的住宅旁边有棵巨大的松树,这棵松树生长在洞穴门口,显得格外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