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雪衣明,忘机更闲暇。
青青芳草间,袅袅垂杨下。
题画 其一
介绍
题画 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杜甫(712年-770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历史素材而著称。这首诗是杜甫众多诗篇中的一篇,体现了他对自然美、人文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和表达。
在”题画 其一”一诗中,杜甫通过描绘画中景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之间的联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诗的内容大意如下:
江边一树垂杨绿,
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墨丹青描画卷,
我心依旧向东风。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杨柳和盛开的荷花,通过对色彩的对比(绿色与红色)、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也要保持一份宁静和乐观的心态。
杜甫的这首小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注释】 鸥鹭雪衣明,忘机更闲暇。 忘机:指忘却世事的烦恼。闲:自在、悠闲。 青青芳草间,袅袅垂杨下。 青青:形容草的颜色鲜嫩。 袅袅:形容柳条柔软下垂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水墨画中的景物与情趣。诗人用笔简洁明快,将画面上的鸥鹭、杨柳等景物写得生动传神。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鸥鹭雪衣明”这一句以雪喻鸥鹭
【注释】 题画其一: 老树生秋气,遥山切暝阴。 天空银汉晓,月黑草堂深。 园绮终难致,巢由或可寻。 黑头家国愿,未惬画图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所绘《秋夜图》而作的题画诗,共两首,此为第一首。 “老树生秋气,遥山切暝阴。”起句写景,以秋色之浓,烘托人物之情;次句写远山,用“切暝阴”三字,描绘出一片苍茫暗淡的景象,与上句相映衬,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静谧、肃穆。 “天空银汉晓,月黑草堂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每一句诗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抒发的情感等;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相关注释进行分析赏析即可。此题要求对这首诗的语言进行赏析。 (1)“华发归来著素冠”,是说白发苍苍,归隐后戴素冠。这里化用《楚辞》“冠素冠兮衣黄裳”的典故,以表现诗人归隐后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心境。“素冠”
【注释】拂:掠过;华堂:富丽堂皇的厅堂;清漪:清澈的水波;飙(biāo):旋风,急风。婉娈:柔美的样子,这里指芙蓉花娇美柔顺;志肥遁:隐居不仕;习静:专心致志地打坐;忘机:忘掉机巧。 诗是一首题画七古,描写一幅山水画。前四句写山之高峻,水之澄澈,鸟之翔集,风之轻抚;后四句写观画之情,即兴而发。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淡远之感。 【赏析】《题画》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注释与赏析: 雨歇松气凉,幽人此中住。 雨后松树清香,空气清凉,诗人在此隐居生活。 溪头鲈正肥,持竿放船去。 溪边的鲈鱼正肥美,手持钓竿准备划船而去
注释: 1. 一溪月色梨花白,醉卧船窗梦未醒。 2. 记得洞庭湖上过,夜凉吹笛唤龙听。 译文: 1. 一条清澈的溪流,泛着月亮般的银光,映照着洁白如雪的梨花;我醉卧在船窗前,仿佛还在做一个美丽的梦境。 2. 还记得当年在洞庭湖畔,夜晚凉爽的时候,我吹起了笛子,声音悠扬地传到了远处,仿佛有龙被我的笛声吸引,聆听着我的歌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诗歌
【注释】 孤村:偏僻的村庄。翳:遮蔽、遮映。余景:指景物的余辉。秋风在:秋风吹来。在,到来。空谷:山谷中。落日:太阳落山。淡烟芜:淡淡的烟雾和荒草。坐看:悠闲地观看。千里绿:千里之内都是绿色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图,诗人用“孤村”、“落日”、“淡烟”等意象勾勒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注释】 良夜:美好的夜晚。迢迢:遥远的样子。月正明:月亮明亮。深更:深夜。掀髯笑罢:张开大口大笑后。爱杀:非常喜欢的意思。林居: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中隐士夜坐观景的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句写隐士观景时的动作,末句抒发感情。全词以"爱杀林居此段情"作结,既点出了隐士的爱好,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良夜迢迢月正明”,这一句是全词的开头,也是全词的基调。良夜
注释: 沙暖泥融燕雀喧,春风花柳自村村。 不因西舍渔归晓,林犬何由吠出门。 译文: 沙滩温暖泥土湿润,燕子在田间欢快地叫着。春风拂面花木葱茏,村庄处处春意盎然。 不是因为西舍的渔夫清晨归来,林中狗儿怎么会叫个不停? 赏析: 首句“沙暖泥融燕雀喧”,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乡村春天图景。诗人用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田园之中。沙暖、泥融
注释: 1. 燕雀随风翻:形容风势很大,燕子和麻雀都被吹得翻飞起来。 2. 蛟龙逆潮上:形容水势汹涌,像蛟龙一样逆着潮水往上爬。 3. 扁舟欲渡难:扁舟是指小船,想要渡过江却很难。 4. 横江拍天浪:形容江面上的波浪拍打着天空,气势磅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水墨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动活泼的氛围。首句“燕雀随风翻”,以燕雀比喻风势之大
【注释】 题画其一:在画中题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老树,指苍劲的枯树,这里比喻有远见的人。材,通“才”。矫首:仰头,抬头看。西山,山名,在山西晋城东北。朝来有爽气:早晨有清爽的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画的诗。前两句是写画的内容,后两句是写画意。画中是一株老树和一片新林,老树枝干粗壮而扭曲,叶子已经凋落光秃,但仍然昂然挺拔;一片新树林郁葱葱,生机勃勃。诗人以“不材”形容老树(材即材能)
仙桃千岁红,青爵相因依。 诗中描述的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一株仙桃树,树干苍劲有力,树枝繁茂,挂满了成熟的果实。这些仙桃色泽艳丽,如同千年的寿桃一般鲜艳。而“青爵”指的是青色的酒杯或是酒器,暗示着这幅画可能是一种寓意长寿或庆祝宴会的场景。诗句通过对比“仙桃千岁红”和“青爵相因依”,表达了一种岁月悠长、友情深厚的意境。 知是瑶池使,东来几日归。
注释: 远树碧绿的树荫合拢,孤峰秋天薄雾缭绕。 悠闲的钓竿不拿,溪边有渔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以简练、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野风景图,画面上是“孤峰”和“溪畔”,在“碧阴”和“秋霭”之中,诗人用“远树”与“孤峰”、“碧阴”与“秋霭”作对比,突出了“孤峰”的高峻挺拔。“钓竿闲不那,溪畔有渔矶。”这两句是说,钓鱼的人悠闲地坐在岸边,溪边的岩石上有一个捕鱼的石矶
题画 其一 一瓣芳心解卜邻,谢家庭院米家皴。 清时已入君王操,不向湘皋伴楚臣。 注释: 一瓣芳心:比喻女子的心。解:懂得。卜邻:指选择邻居。谢家:指南朝诗人谢朓的故居。米家:指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皴:指绘画技法,用淡墨勾勒出山石的质感。清时:指清明的时节,也指清明时的风月。君王:指帝王。操:指操持、执掌。湘皋:指湘江之畔,泛指南方。伴:同“伴”,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注释】: ①题画: 指在图画上题词。 ②远道西风: 远地的西风。 ③落叶寒: 树叶变黄,秋天到了。落叶表示冬天将到。 ④萧萧: 形容风吹树木声音凄切。 ⑤孤蹇: 孤单、困苦。 ⑥关山: 指关中和陕北一带。 ⑦游子: 在外漂泊的人。 ⑧休歌行路难: 不要再唱《行路难》这曲了。这是诗人劝告友人不要因旅途艰难而发愁叹息的意思。 【赏析】: 此为组诗中的第一首,写诗人送别友人去长安途中的所见所感
【题解】: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松林之时。首句写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次句写洞门长锁的幽寂境界,第三句写清晨起山前眺望所见景色,末句写秋天的景色。 【注释】: 1.题画:指题于画上的词。 2.其一:第一首。 3.懒出山:懒于出山。 4.洞门:洞口。 5.白云闲:白云悠闲自在的样子。 6.杖藜:拄手杖。藜,草本植物。 7.翠微:青山的绿色影子。 8.黄叶:指树叶已变黄。 9.赏析:
注释:天地间,我就像这苍老秃顶的老人一般。在人世间,我无处可托身,只有那焦桐。我拄着瘦长的竹杖,在柴门外晒太阳,万一山中的隐士不耳聋,他一定会听见我的呼唤。 赏析:诗中以“秃翁”自喻,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寂寞和苦闷;用“逢人何处”表达自己无处可托身的无奈,以及对于山中隐士的仰慕之情。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清高脱俗的气息
注释:在清许的钓鱼台上许下了隐居的愿望,猿鹤知道人的苦衷,也能理解。天地万物都在自然的安排之中,青山很快就会回到我的身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清许下钓鱼台隐居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三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愿望,认为天地万物都在自然的安排之中,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强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仔细阅读全诗。理解诗意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诗歌鉴赏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情感。 题画 其一 一猎何心更许驰,此中天妙只天知。 谁知满眼溪云趣,不在庖羲画卦时。 注释:①猎:打猎
【注释】 浮云:指飘浮的云。 笼晚照:笼罩着夕阳的光辉。 野树:山野间的树木。 轻阴:淡淡的阴影,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无人迹:没有游人足迹。 春山:春天里的山景。 自深:自然显得深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图卷。前两句写“浮云”与“野树”,表现了山野中暮色苍茫的景色,后两句又写无人迹的山景,表现出一种幽静、深美的境界。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释: 一雪:即雪花,指下雪。正如此:正当如此。乾坤:天地,这里代指世界。何处看:在哪里看呢?无极妙:无上的精妙。千古:千年。凭阑:倚着栏杆。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雪景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一雪正如此”直接点明了题目,以雪花的洁白美丽作为画面的主体,营造出一种纯净、高远的氛围。第二句“乾坤何处看”则拓展了视角,将读者从画面中带入到整个世界之中,引发了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注释:道人内心一片宁静,如同云水般自由自在。我何处去寻找那玄妙的天机,这玄妙的天机就隐藏在这秋天的阁楼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和哲理的诗。首联“道人一片心,云水活泼泼”通过描绘道士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颔联“何处问天机,天机此秋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机的探索和追求。他不知道天机在哪里,但他认为天机就在那个秋天的阁楼里
【注释】 日落:太阳落山。溪水寒:溪水结冰,天气寒冷。林疏:树林稀疏。秋色老:秋天的景色已经衰老。柴门:指草屋或小茅屋。白云:指飘浮的云彩。满树丹枫(fēn)老:满树红叶已衰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幽深静寂的秋景图。画面上是落日余晖映照在溪水上,寒气逼人,四周一片萧索。远处的树林稀疏,显得格外苍凉,而近处的树林则枝繁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最后两句写柴门紧闭
【注释】 题画其一:题在画上的第一首诗。 断矶石罅两舟舣(yǐ,船靠在岸边): 断矶,指断崖上的礁石;石罅,指岩石裂缝中;舣,停泊。 繁木云边孤馆藏(cáng,隐蔽):树林茂盛的地方;孤馆,孤独的旅店。 有客读书忘俗虑(fú sú lǜ),绿杨风软日初长:有客人在这里读书,忘记了世俗烦扰,绿杨树随风轻拂,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一幅幽静优美的山水画面时
注释:想要画出少室山的轮廓,但总觉得缺少了三分。因为有清冷的月光,所以没有点上云朵。 我结草亭在深树里,幽静的山中,清澈的河水流淌,仿佛是太玄的文章。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少室山的轮廓勾勒出来,同时借助月光的清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中的“自结草亭深树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这里的“幽山淡水太玄文”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注释:山情澹得似沙鸥,又著松吟雨后秋。 无事倘来此静坐,不知真觉日长不。 我闲时喜欢来到这幽美的地方,静静地坐着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句原文: 小茆亭子竹风凉,一卷黄庭昼漏长。 童子不言双鹤梦,细推甲子到陶唐。 译文注释: - 小茆亭子:指一个简易的亭子,位于某个小坡上。 - 竹风凉:亭子周围种植着竹子,微风吹拂带来凉爽。 - 一卷黄庭:黄庭是道家的一种经文,这里指的是阅读《黄庭经》的场景。 - 昼漏长:白天的时间过得很慢,因为日晷(一种计时器)指向深夜。 - 童子不言:童子在这里可能是主人的子女
注释: 百丈苍山倚暮寒,仙源无路欲通难。 晚来过雨添飞瀑,只好幽人隔岸看。 百丈:形容山很高。 苍山:青色的山峰。 倚暮寒:靠近傍晚的寒冷。 无路欲通难:没有道路可以通行。 过雨:经过雨水之后。 飞瀑:从高处落下的瀑布。 幽人: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题画》其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自然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山的雄伟、水的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注释: 密叶参差漏夕阳,溅溅寒玉漱回塘。 密布的树影参差错落,斜射在湖面上,映出斑驳的影子。水花溅起,犹如寒光闪闪的玉石,洗涤着回荡的池塘。 玄言消尽人间事,一壑松风满鬓凉。 那些玄之又玄的言词,已经无法掩盖世间的纷争和纷扰了。只有那呼啸而来的松涛声,才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
【注释】 泽国:指江南地区。霜清:霜白。雁影:大雁的影子。空庭:空旷的庭院。木叶:树叶。萧萧:萧索、凋零的样子。夕阳:傍晚时,太阳偏西,阳光斜射,故称夕阳。窗雨:窗外的雨水。素绡: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秋天的景色或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景画。 首句“泽国霜清雁影高”,写在霜白如银的泽国之上,一群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飞向高空,映衬着天空的清澈和辽阔
碧山(青翠的山)渺渺(遥远的样子)隔晴川(隔着清澈的溪水),古树垂藤锁翠烟(垂着藤蔓的古树枝叶笼罩在翠绿烟雾中)。 野鹿衔花时隐见(野鹿在花丛中时隐时现),石桥无路访神仙(没有路可通,无法到达仙家)
【注释】 细路:小路,窄小的山路。盘盘:曲折的样子。 苍藤古木:指山路两旁的树木。带斜曛:带着夕阳的余晖。 短筇(qióng):竹杖。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所见的景色。诗一开头就描绘出山路的曲折,“转石根”,写出山路的盘旋,也暗示出诗人登山的艰难。“苍藤古木”是写沿途所见的景色。“带斜曛”则说明时已近傍晚。“短筇不觉行来远”写诗人登山之久、之艰、之难。“回首青山”,写诗人登高之所见
得意攴郎画,分明是米家。 乱云浮杂树,远渡卧枯槎。 白屋孤舟迥,丹崖一径斜。 何时共渔叟,洞口访桃花。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了画作中的场景和意境。 1. 得意攴郎画,分明是米家。 注释:这里的“支郎”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这里指他的书法作品。“分明是米家”意味着这幅画画得像王羲之的书法一样,清晰生动。 2. 乱云浮杂树,远渡卧枯槎。 注释:画面中有一片混乱的云彩
【注释】 茆山:即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北。天平:地名,在句容西南。芙蓉:荷花的别称。插眼青:形容芙蓉叶上露珠晶莹可爱。雨骨云臕:指花木的枝叶,雨打后更显得有神韵。为谁:为谁而画?真成:画得逼真。 【译文】 茅山上看过又天平,朵朵荷花像眼睛一样青。 经过雨打风吹更显神韵,不知是谁画出如此生动。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茅山观赏过天平(茅山)之后,来到茅山南麓的莲花池边观赏荷花
注释 疏树叶:稀疏的树叶。 全脱:全部脱落。 云半收:云彩只露出一半。 高人:高雅之人。苔石:长满苔藓的石头。 风露:指风和露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通过描写山、树、人、苔石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 首句“疏树叶全脱”,描绘了秋天叶子落尽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次句“众山云半收”,则将视线引向远处的山峦,云彩只露出一半,仿佛是山的一部分
注释: 嘉树生繁阴,林虚转深杳。 繁荫之下的古树,在空旷的林间显得更为幽远。 夜来疏雨收,绿水人家晓。 夜来的细雨已经停歇,清澈的水面上,家家户户都迎来了黎明。 素心寡所营,岂为烦虑扰。 我的本心淡泊宁静,不为纷嚣俗务所扰。 独坐望南湖,清风动蘋杪。 独自坐在南湖边,清风拂动水面上飘动的芦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心境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嘉树、繁阴、深杳、疏雨、绿水、人家、清风等元素
题画 其一 杏花如雪满长安,起视星河夜未阑。 为惜秾华宛相似,临风先折一枝看。 注释: 杏花在长安城到处都是,犹如雪一样覆盖着大地,我抬头观看夜空,星星还在闪烁。 我不忍心去珍惜这些美丽的花朵,因为她们的繁花与自己的花如此相似。 我要趁着这风劲的时机,先将一枝杏花带回家,好好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杏花自比,写自己在长安城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长安城春天的美丽景象
注释 繁烟猛雾作阴时,江色山光晚正奇。 莫怪断桥无渡者,幽人踪迹恐人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题画》之一。在这首诗中,林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江水、山川和行人交织在一起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首句“繁烟猛雾作阴时,江色山光晚正奇。”描绘的是一幅烟雾弥漫、云雾缭绕的江南景象。在这里,“繁烟”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浓密云层,“猛雾”则是指那些汹涌澎湃
【注释】 木落:树叶凋零。秋气多:秋天的气息浓烈。风高:风势高。水痕卷:水面因风而波涛起伏。 人径:人行走的道路。疑:怀疑,好像。有无:存在与否。 山容:山的容貌。自深浅:自己深浅不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自然风光画卷,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木落秋气多”,描写了秋季的景象。诗人在秋天里感受到了浓厚的气息,这不仅仅是因为秋风的吹拂,更因为有落叶的飘零。这种秋气
诗句翻译与赏析: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1. 逐句解析: -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平川雨溢) -
【注释】 题画其一:题写在画面上的诗句,通常以七言绝句居多。 石林霜叶锦斓斑:指秋天的山林树木被寒霜染成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 南村北村秋意闲:意思是说无论是南方的村庄还是北方的村庄,都沐浴在秋天的宁静与悠闲中。 道士庄前一声笛:指一位正在山中修行的道士正吹奏着悠扬的笛声。 放翁艇子出三山:指诗人自号“放翁”,他的小船从山中驶出,向着远方驶去。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山林图景
诗句解读: 1. 山若不出云:这句话描述的是山的形状仿佛是隐藏在云层中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2. 林峦少生趣:这里的“林峦”指的是山林和山峦,而“少生趣”则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观缺乏生机或乐趣。 3. 所以真宰心:这里的“真宰”指的是自然界的主宰者或创造者,它引导着山的形态,使其与云相互映衬。 4. 常令云来去:这句话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云总是在山的上方移动,仿佛是在山上指挥。 5.
【注释】 影落:影子倒映。平湖:湖面。清:清澈。长林:树林。老屋:破旧的房屋。暮烟横:傍晚的炊烟飘散。人休(hu):人不要休息。倦足:疲倦的脚。坐:坐在这里。鸟弄:鸟儿鸣叫。新声:新的歌声。隔树:从树上。鸣:声音,叫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后,又巧妙地用“人休”和“鸟弄”两字来表现人们和动物对这幅画的欣赏之情。 起句“影落平湖水镜清”,写的是画中之景,画面上
诗句:千山猎猎朔风寒,带剑披裘上锦鞍。 译文:千山万壑中寒风猎猎作响,我身披重甲手持佩剑踏上了锦缎般的马鞍。 注释:千山:千座山峦。猎猎:风声呼啸。朔风:北风。带剑:佩戴着宝剑。披裘:披挂皮裘。上:走上。锦鞍:用锦绣装饰的马鞍。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象,千山万壑之中,寒风凛凛,诗人身着铠甲,手握利剑,骑在华丽的马鞍上,展现了一位英勇将军的威武形象。 诗句:闻道玉门春不到
【注释】:松、竹为伴,林泉自在。此境世间不少,但不知谁是买山人? 【赏析】:此诗是写画的题诗。诗人在画中看见松、竹相依为伴,林泉自在其旁,不禁感叹世间有此好景致者不少,而真正懂得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却少之又少,故作此诗以警醒世人。 “云松为伴竹为邻”,松树与竹子相伴着,如同邻居一般亲近,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松竹之间的亲密关系。 “着个林泉自在身”,这一片山林泉水,就如我一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注释:土净烟空,点染着欲无的意境,一株一叶,也惹起秋思。水精宫里,王孙昼卧,憔悴不堪,哪曾像左徒屈原那样忧愁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借画来写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土净烟空点欲无”,以淡墨勾勒出一片空旷的景致,仿佛是一幅清幽的山水图画。“一花一叶惹秋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诗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水精宫里王孙昼”一句
诗句原文:一株疏柳一株枫,斜应悬厓落照红。 译文: 在这幅画中,一株细长的柳树和一株枫树相互依偎,它们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亮。 注释: 1. “一株”:指画面上呈现的一棵柳树和一棵枫树。 2. “疏柳”:描述柳树枝条稀疏、随风摇曳的样子。 3. “一株枫”:同样描述另一棵枫树。 4. “斜应”:呼应,与前文形成对比或和谐。 5. “悬厓”:指悬崖峭壁,强调地势的险峻。 6. “落照”
注释:深谷中高岩上寺阁紧闭,疏林深处谷口可见溪旁亭子。亭子里可能住着庞居士,他坐对青山无尘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宁静图景。首句“深谷高岩寺阁扃”,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以及隐藏在山间的寺庙。接着,诗人的视线从山间转到山下,发现一处幽静之地——疏林之中的谷口旁有一座溪亭。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谷中的幽静与溪亭的宁静之美。 第二句“亭中恐是庞居士,坐对无埃山四青”
注释: - 横风吹雨过林邱:横风,即猛烈的风雨。林丘,指树林中的小丘。 - 万片飞云作水流:飞云,指飘浮在空中的云雾。作水,形容像流水一样流动。 - 倚槛数峰藏又见:倚槛,靠在栏杆上。数峰,多座山峰。藏又见,指在云雾中隐约可见山峰后又重新出现。 - 浑如天际识归舟:浑如,似乎。天际,天空的边缘。识归舟,辨认归来的小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图
【注释】 密筱:茂密的小竹。千竿:形容竹子很多。翠绕篱:青翠的竹子围绕着竹篱笆。草堂清昼:指诗人在清静的早晨里。篆香:烧香。未了秋声动:秋天的声音还在回荡。残书:指未读完的书。秋声:指秋风。前山欲雨时:山前有雾,快要下雨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绝句。首句写竹林茂密,绿荫如盖;次句写诗人在清晨静寂的书房中读书,焚香以待佳客;三、四句是全诗精华所在。“残书未了秋声动”,是说秋风已起
注释: 千座山峰依偎着天空,山色苍翠深远;远处的山峦漂浮在空中,水面上倒映着它们的影子。水边的小村庄,山中的别墅错落有致,白云和碧树相互掩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千岩倚天苍翠深”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千座山峰的壮观景象,仿佛它们都依偎在天空之下,展现出一种苍翠而深远的美。第二句“远山浮空远水阴”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与水影的交织,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受
瀑布从深深的山谷中奔腾而出,石桥横跨在乱石和激流之上。 满目的奇峰异景让人眼花缭乱,仿佛云气缭绕在脚下,使人忘却了脚踩的是云梯。 注释:幽壑:深山峡谷。飞寒翠:形容瀑布飞泻的景象。浮云屐:指登山时所踏的云梯。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观赏瀑布时的壮丽景色。首联“瀑布每穿幽壑出,石梁独跨乱泉行”描述了瀑布的壮观场面,瀑布从深山峡谷中奔腾而出,石桥横跨在乱石和激流之上。颔联“探奇满目飞寒翠
注释:泽潞一带的千山环绕在官府的大堂周围,江程到达的那天,海城已经荒凉。 王郎妙手驱名胜,厅壁云生见太行。 译文:泽潞一带的千山环绕在大堂周围,江程到达的那天,海城已经荒凉。 王郎的手艺能够驱散名胜,厅壁云生,仿佛看到太行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泽潞任职时所作,描绘了泽潞的山水景色和人文景观。首句写泽潞的自然风光,二句写泽潞的历史变迁,三、四句赞美王郎的才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