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宫别馆树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
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
兴隆有管鸾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沈。
落日凭高望燕蓟,黄金台上棘如林。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介绍
。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是清代诗人李调元创作的一组诗,共九十五首。
作者简介
李调元(1793—1824),字天池、兰雪,号西樵山人。广东南海县(今属广东省)人。清末文学家、戏曲作家。早年从师于黄遵宪,后又拜周济为师,学习词曲创作和戏剧理论,并与郑孝胥等结社唱酬。
作品原文
第一首
故宫秋色入诗愁,万点红叶满山头。
独倚阑干人未去,怕惊鸿雁南飞。
第二首
风翻碧玉动金波,万里清光下画河。
月落乌啼何处是?孤灯伴我夜如何?
第三首
秋来黄菊自成丛,不待
相关推荐
【注释】 壬子:年号。故宫:即大明宫,唐代皇宫。十九首:指《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十九首五言绝句。离宫别馆:别离的官邸、宾馆。森森:草木茂盛的样子。上苑:皇家园林。北塞君臣:指安禄山及其部下。方驻足:正停留。中华将帅:指唐朝的将领。已离心:已有叛心。兴隆:地名,今属河北。管弦笙歇:管弦乐器声息全无。劈正:地名,今属北京。玉斧:雕刻玉器用的斧子。沈:沉没。凭高:登高远望。燕蓟:泛指北方地区。黄金台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是宋代诗人宋讷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第一首: - 技巧声淫误帝聪:技艺的炫耀和声色的诱惑使得皇上的智慧受到了蒙蔽,导致皇帝的判断失误。 - 万机谁为代天工:国家的大事谁来接替皇帝的重任?。 - 国中失鹿迷原草:国家就像一匹奔跑的鹿,一旦迷失了方向,就会陷入混乱。 - 城上啼乌落井桐:乌鸦在城墙上啼叫,象征着国家的危机。 - 驼鼓声干鸾辂远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禁路随人不忍行,临风立马倍伤情。 -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不舍。“禁路”指的是宫廷的禁地,“不忍行”表示不愿再次踏入,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和情感的沉重。 “临风立马”则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驻足观望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 注释:禁路——指皇家禁宫;禁地——指宫中禁止入内的地方;不忍行——不忍心再次进入;临风——面对风;立马——马上
【译文】 万国来朝,拜于紫宸殿,如今谁还盼望着车马尘土? 名闻少室征奇士,驿断高丽进美人。 朝会宝灯沉转漏,授时玉历罢颁春。 街头野服儒冠老,曾是花砖视草臣。 注释:万国来朝:各国使节纷纷来到京城,表示臣服。紫宸:紫禁城内的正殿,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宫。属车尘:指皇帝的车驾经过之处扬起尘土。征奇士:征聘奇才。于今:从现在开始,至今。征奇士:征聘奇才。驿断高丽进美人:驿站阻断了从高丽国来的人
【注释】 壬子:年号,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二月。故宫:指长安城。 六宫:皇宫。春色:皇帝的妃嫔和女官。 夷难:平定叛乱。何人策治安:谁能够治理好天下? 登瀛:登上瀛洲,即登上仙山。唐学士:唐朝的学士。 降城执戟:投降城池的将领。汉材官:汉朝的武官。 瑶宫:皇宫。有扇:有扇形图案的花扇。金雀:用金箔制成的花饰。 紫塞:长城。无旗:没有旗帜。卷角:弯曲的尖端。 花柳亦知宫女散,妆红颦翠簇金銮
诗句 1 土木穷奢过楚台 - 描述了过度奢侈的土木工程。 2. 披香积翠满蓬莱 - 形容宫殿华丽,装饰精美。 3. 宫鸦惊月鸡人去 - 描绘夜晚景象,宫中的乌鸦被月光惊起,而守夜的人已离去。 4. 戎马腾云虎士来 - 暗示战事即将来临,战马奔腾如云,勇士们纷纷到来。 5. 侍从严徐冠盖散 - 描述官员们的服饰和冠帽散落一地。 6. 燮调杨李栋梁摧 - 指调和人事,但未能挽救大局。 7.
诗句原文: 扶运匡时计已差,青山重叠故京遮。 九华宫殿燕王府,百辟门庭戍卒家。 文武衣冠更制度,绮罗巷陌失繁华。 毡车尽载天魔去,惟有莺衔御苑花。 译文: 在壬子之秋,我穿越了故宫的废墟,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皇宫的残垣断壁之间,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只剩下青山依旧,仿佛是曾经的故都再次掩映其中,让人感到无尽的惋惜。 在燕王府的九华殿里,曾经的帝王们享受着华丽的生活
【注释】 壬子: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秋:指秋天。故宫:即北京的故宫,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十九首:泛指众多的诗作。 【译文】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海子桥头吊古伤今的人。 凤凰城改换门庭成了旅游胜地,昔日的王气早已销声匿迹。 十六天魔金屋贮藏着美女,八千霜塞玉鞭摇动着风尘。 不知是那亡国后泸沟水,还是依然东风接海潮。 【赏析】 此为《己酉秋感皇华》之一。诗人于乾隆五十九年深秋时节,来到京城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故宫后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郁葱佳气散无踪,宫外行人认九重”,以浓墨勾画出紫禁城的宏伟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故宫的敬畏和好奇。颔联“一曲歌残羽衣舞,五更妆罢景阳钟”则是描绘了故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颈联“云间有阙摧双凤,天外无车驾六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故宫的壮丽与神秘推向了极致,令人叹为观止。尾联“欲访当时泛舟处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土木穷奢过楚台,披香积翠满蓬莱。宫鸦惊月鸡人去,戎马腾云虎士来。侍从严徐冠盖散,燮调杨李栋梁摧。 译文: 土木之工极尽奢华,宫殿楼阁如楚台般壮丽;宫中繁华如同蓬莱仙境,到处都是锦绣华美的景象。夜晚的宫阙中,乌鸦惊飞,月光下的宫人离去;白天则战马奔腾,勇士们如虎似风地出现。宫廷中的礼仪制度虽然严格而有序,但终究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任由战旗飘扬。 注释: -
壬子秋过故宫 十九首诗意与赏析解读 1. 仙裳宫袖拥龙舟 - 仙裳宫袖拥龙舟,一夕兵来罢盛游。 - 万户千门银烛冷,六军百职布袍秋。 2. 离宫别馆树森森 - 离宫别馆树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 - 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 3. 五云双阙俯人间 - 五云双阙俯人间,岁晏天王狩未还。 - 鹦鹉认人宫漏断,水沉销篆御床闲。 4. 朝仪无复风云会 - 朝仪无复风云会,郊祀空遗日月颜。 -
《壬子秋过故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六句写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九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西逃,僖宗行宫被焚烧后的情景:宫中人纷纷奔出,宫女们穿着华丽的衣裳拥着龙舟逃跑,皇宫一夜之间变成了战场。 “万户千门银烛冷”写的是皇宫内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景象。 “六军百职布袍秋”写的是士兵们穿着简陋的布衣,在寒风中坚守阵地,抵御外敌。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万年海岳作金汤,一望凄然感恨长。 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 上林春去宫花落,金水霜来御柳黄。 虎卫龙墀人不见,戍兵骑马出萧墙。 注释: 1. 万年海岳作金汤,一望凄然感恨长 - 万年县的山岳像守护着京城一样坚固如金汤,我遥望着京城,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哀愁。 2. 禾黍秋风周洛邑 - 当秋风起时,稻田里的禾苗和黍稷都被吹得四处飘散,这景象让周代故都洛阳的景色显得凄凉而冷清
下面是对《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原文: 汉皇爱舞起龙船,锦缆香维御柳烟。 侍女争开妆镜匣,后宫不理败弓弦。 青油幕乏登坛将,金马门空待诏贤。 惟有广寒西畔柏,不知争战翠参天。 - 译文: 汉皇喜爱舞起龙船,锦缆环绕着芳香的柳丝。 侍女们争相打开梳妆的镜子,后宫中没有人理会败落的弓弦。 青油幕乏登坛的将领,金马门空等待贤能的人才。 只有广寒宫中的柏树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其十五: 清宁宫殿闭残花,尘世回头换物华。 宝鼎百年归汉室,锦帆千古似隋家。 后宫鸾镜投江渚,北狩龙旗没塞沙。 想见扶苏城上月,照人清泪落胡笳。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清宁宫殿闭残花,尘世回头换物华。 - 关键词:清宁、宫殿、残花、尘世、回首、物华 - 翻译:清静宁和的宫殿关闭了凋零的花朵,尘世之中,人们似乎在经历一场物是人非的变化。 - 注释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瑶台琼室倚清虚,佳气潜消谏疏疏。 - 瑶台琼室:指华丽的宫殿或住所,通常用来形容极其豪华的地方。 - 清虚:这里可能是指空间的宽广和空旷,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心灵或思想境界。 - 佳气:美好的氛围或气质。 - 潜消:悄悄消逝,这里表示某种东西慢慢消失或减弱。 - 谏疏疏:这里可能是指皇帝不听臣子的规劝或建议,或者指皇帝的诏书、奏章被驳回。 2. 帅阃有兵空虎卫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的主题是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下面是逐句解释: 第一句:“黼座簪裳列俊髦,禁闱环佩立仙曹。” 注释:黼座,指帝王座位,这里指皇帝。簪裳,指官员的服饰。列俊髦,指众多俊才。禁闱,指皇宫的宫门。环佩,指珍贵的玉佩。立仙曹,指站在皇宫里像神仙一样。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皇帝和官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站在皇宫里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的尊贵和权力。同时
【注释】壬子:唐玄宗先天三年(714),安禄山反叛,次年(715)攻陷长安,玄宗出逃至蜀,太子李亨即位于马嵬驿。此诗作于马嵬驿行宫。故宫:指唐玄宗的行宫。十九首:诗人在此年九月到十月之间所作的《长歌行》中,有“十五入汉关,八十向吴门”和“我里百余家,世乱少烟火。”共两首。 【赏析】本篇是作者在马嵬驿行宫所作。马嵬驿,是唐代玄宗一行经过的地方,也是安史之乱后唐军退守之地。作者在马嵬驿的行宫中
【注释】 云霄宫阙:指皇帝居住的宫殿。锦山川:用锦绣装饰的山和川。穹庐:毡帐。毳幕:用兽毛织成的帷幕。隋苑:即隋炀帝的花园,后成为皇家园林。晋婵娟:晋朝才女谢道蕴。这里代指美女。翠华:皇帝所乘的绿色华盖车。玉玺:帝王权力的象征。居庸关外草连天:指边塞荒凉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全诗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对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