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阴森烟月清,山中事事可怡情。
始知世路闲荣辱,真与浮云一样轻。
下皋杂咏
介绍
。
《下皋杂咏》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诗作,此组诗共五首,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
下皋杂咏(其一)
江上人家春欲归,乱山深处鹧鸪飞。晚风送雨到渔村,
小市无人烟。野菜青青如碧草,白鱼白白似黄金。
客来何处觅佳句?满眼青山尽是诗。下皋杂咏(其二)
江上人家春欲归,乱山深处鹧鸪飞。晚风送雨到渔村,
小市无人烟。野菜青青如碧草,白鱼白白似黄金。
客来何处觅佳句?满眼青山尽是诗。下皋杂咏(其三)
江上人家春欲归,乱山深处鹧鸪飞。晚风送雨到渔村,
小市无人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对应的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下皋杂咏: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其中“皋”指的是山间平坦之处或水边平缓之地。 水石阴森烟月清:形容山间的景色静谧而幽深,水石之间笼罩着阴森的气息,烟雾朦胧中,月亮显得格外明亮清澈。 山中事事可怡情:在山林之中,可以感受到各种事物都能让人心情愉悦,这可能是因为山林中的自然美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注释】 下皋:指汉水下游。杂咏:诗歌的体裁之一,多以五言或七言为诗。 郡僚:郡中官吏。迓(yà):迎接。监司:监察官。松明:指火把。改旧诗:修改旧作的诗词。 【赏析】 《下皋杂咏》,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的七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首句“山径荒凉月上时”,写诗人在月色下的山水间行走,所见景色荒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注释】 下皋杂咏:指诗人在皋地(即今安徽霍邱一带)的杂诗。下皋,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霍山县城东南。杂咏,即杂诗。 山庄来往惟农父,长话桑麻心自凉:指诗人常往来于山野之间,与农民为伴,闲谈农事,谈论桑麻之事。这些活动使他的心情变得平静、轻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野中与农民交往时所作。全诗以“杂咏”题名,实际上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首联写诗人豪气未衰,仍怀壮志,但因世事纷扰而心烦意乱
【释义】: 十亩山田种稻梁,茄子秧苗是自邻乡。虽然没有钟鼎供游燕,暂且免去红尘请谒忙。 【注释】: 下皋杂咏:作者的诗作。皋,水边;杂咏,随意吟咏。 十亩山田种稻粱,茄秧新乞自邻乡:十亩山坡上种着稻和粱,茄子苗是自己从邻居那里借来的。 虽无钟鼎供游燕,且免红尘请谒忙:虽然没有珍贵的金银器皿供游玩,可以免去官场中的应酬。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首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下皋杂咏\"是明朝文学家黄仲昭的作品,其作品风格独特、内容多样。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 何处偏宜养性灵,无端野趣在林扃。 开帘犹恨前邻树,遮却遥山数尺青。 ``` 注释: 1. 下皋: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2. 杂咏:诗歌形式之一,多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赞美。 3. 养性灵:指修养性情,陶冶心灵。 4. 无端:没有原因或目的,随意。 5. 野趣:原意为野外的乐趣
解析与注释:- 下皋杂咏:这是一组关于山庄的诗,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哲理。 - 山庄谁道不繁华:山庄本应是不热闹的地方,但这里的“繁华”指的是山庄的景色依旧美丽、生机勃勃。 - 桃李逢春解着花:春天到了,桃树和李树开始开花了。这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 秋至未应全落莫:秋天来了,但这里并没有说所有的树木都落叶了,而是说虽然有些树木会落叶,但还有一些还在生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春雨初过水满川,神祠箫鼓正祈年。 - “春雨初过”指的是春天的雨水刚刚过去,春雨过后,大地变得滋润,河流涨满。 - “水满川”描绘了雨水带来的充沛景象,河水涨满了河岸,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神祠”通常指的是供奉神灵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祭祀场所。 - “箫鼓”指的是古代乐器,箫和鼓都是吹打乐器
【注释】 皋:通“桥”,“小”字的繁体。杂咏:即杂诗,随意吟咏之诗。晓:早晨。丹荔:红荔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风、桑麻、童稚和荔枝生长的诗。首句写春风一夜到,把万物吹绿。次句写桑麻绿叶渐增。第三句写早起听见童稚语声。末句写新移丹荔发芽。 这首诗是写初春景象的。诗人抓住初春的特点,从几个方面描绘了这一时节的自然景色,生动地表现了初春的生机盎然。 一、二句是说:春风一夜吹来,大地变得一片绿意
一川桑柘隐烟霞,黄菊苍松自一家。 注释:在一望无际的桑田与柘林间,隐藏着云雾缭绕的烟霞;黄色的菊花和青翠的松树,共同构成了一片独特的风景。 译文: 在一望无际的桑田与柘林间,隐藏着云雾缭绕的烟霞;黄色的菊花和青翠的松树,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更喜舍南添隙地,开渠占断白鸥沙。 注释:更加可喜的是,在房屋南边又开辟出一块空地,还修了水渠,将那片白鸥常居的沙滩都占了去。 译文: 更加可喜的是
注释: 日食何须鼎肉腴,新栽杞菊已扶疏。 小池更引清溪水,春雨应添数尾鱼。 日食是指太阳被月球遮住,看不见太阳。鼎肉腴是指用鼎煮肉的油脂,这里比喻食物的丰富。小池指一个小池塘。清溪水即清水,这里指从山上流来的山泉水。春雨应添数尾鱼,是说春天的雨水会使得池塘里的鱼数量增加。 赏析: 首句“日食何须鼎肉腴”,意思是说太阳被月球遮住,不需要用鼎来煮肉,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散步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残书读罢启房栊,散步东风遣病慵。 - “残书”指的是读完的书,“启房栊”即打开门扉,这里指诗人已经读完了书籍。 - “散步东风遣病慵”中的“东风”是指春风,春天的风,它吹拂起来让人感到舒适,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放松。 - “遣”在这里有消除、减轻的意思,所以诗人通过散步来消除身体的不适感。 2.
【注释】 未甘:不甘心,不愿;奔走混风尘:指为官奔波忙碌,混迹于尘世间。买断:买下。青山:指隐居的处所。学隐沦:学习隐士的生活方式。牟麦:一种谷物。蚕作茧:蚕吐丝做茧自缚。林泉:山林泉水。终老:终身
注释:芳村,泛指乡村景色。疏雨,细密的春雨。微凉,微风和细雨相加的凉意。倚杖,扶着拐杖。看插秧,观看农民插秧。真趣,真正的乐趣。谁与语,谁能理解?起呼尊酒,起身呼唤朋友一起喝酒。酹(lèi)柴桑,在柴桑祭地,祈求丰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来到田间插秧时写的,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诗前两句是说:尘世中没有一天不令人心烦意乱,我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一块清净的地方;后两句是说:我读书读得厌烦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牵挂,就看着屋梁上燕子哺育新雏的景象来消磨时光。 【答案】 尘寰无日是安居(尘寰:指尘世间) 喜遂山林寄一区(寄:寄托;区:地方) 读易倦来无外事(易:这里指《易经》;外事:指世俗的事情) 闲看梁燕哺新雏(梁燕
丽日和风雨乍过,一丘一壑足婆娑。 薄田有粟身无恙,天地私吾亦已多。 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首句解读:“丽日和风雨乍过,” - “丽日”,即晴朗的天气。 - “和风”和“细雨”都是自然界的气象现象,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景象。 - “乍过”,表示时间短暂,突出了自然现象的突然和迅速。 - 此句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 2. 次句解读:“一丘一壑足婆娑。” -
首先将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应地展示出来: 原文: 兴到展书谈舜禹,倦来拂枕卧烟霞。 个中无限悠然趣,绝胜霜台晓放衙。 译文: 兴致盎然时翻开书本谈论舜和禹,感到疲惫时便拂去枕头,躺在烟雾缭绕的山中。 心中充满无限悠然自得的乐趣,比起在霜台上清晨开始处理公务更加美妙。 我会为每一句诗句添加注释,并附上赏析: 注释: 1. 兴到展书谈舜禹:“兴到”表示兴致来了,“展书”指展开书籍阅读
【注释】 下皋(gāo)杂咏:指《杂咏》诗。 性与时违:指人的禀性与时代不相符,不合时宜。 世事:指世间的万事万物。 差:差错,不如意。 只合:只应如此。 桑麻:泛指农事。 看来富贵由天幸:指看来是天生的福气和运气。 传到儿孙:指福禄传给了子孙后代。 有几家:有多少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句“性与时违事事差”,诗人认为人的本性与世道不符,所以事事都不如人意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听到乡民水旱苦相仍,征敛无期立取盈,而自己却叫儿子急称贷的境况,表达了对乡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征敛的不满。 【译文】 乡下百姓在水灾和旱灾中受苦,官府的赋税征收没有期限,立即就能得到满足。我也要叫我的儿子赶快借钱,这令人感到惆怅,想起了阳城的百姓。 【赏析】 这首杂咏诗描绘了乡民在水旱灾害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面对官府赋税征收时的处境。诗人通过对比乡民和自己的困境
《下皋杂咏》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苍松黄菊才三亩,流水柴门自一家。(苍松黄菊指的是苍翠的松树和黄色的菊花,总共只有三亩地那么大。) 2. 却悔平生都失计,坐听官鼓踏霜华。(后悔自己的一生都失去了正确的决策,只能坐着听着官鼓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霜花。) - 注释解释: 1. “苍松黄菊”:形容景色优美,但与“三亩”相搭配
注释:辋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以风景秀丽闻名。这首诗描绘了辋川的景色和种植的荔枝树。 译文:辋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少见到美景,直到我家庄上才有一段特别的风景。这里的丹荔子已经被我种下,现在已经开始结果实了,满树都被熏风吹得果实饱满,如同红色的囊袋垂下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辋川的美景和种植的荔枝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
以下是对《下皋杂咏·近日山君猛且饕》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近日山君猛且饕,逾垣入屋攫牲牢。 - 注释:近日:近来。 - 译文:近几天来的山君凶猛又贪婪,翻墙进入屋内抢夺食物。 宋均不复生今世,谁遣深山灭迹逃。 - 注释:宋均:古代人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译文:宋均这样的古人再也不会活在今天了,是谁派遣深山隐居之人消失无踪。 赏析:
【注释】 下皋:水边。杂咏:同时吟咏不同题目的诗。世途:指仕途。得丧:得失。交情:朋友间的感情。径路:小路。萧萧:风吹草木的声音。梁间双燕子,即“燕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柴扃:柴门。柴门是简陋的门。 【译文】 世路上得到或失去,都看中朋友间的情谊,小路上草青青,风儿吹过发出萧萧的声音。只有梁间两只双双燕子,每年依旧飞到那个柴门上。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前两句写景
【解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作者通过自己的身世经历和生活情趣来表达自己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首句中的“性癖”指的是性情爱好;“知”是了解、认识的意思;“情知”即指性情爱好和对世事的了解。第二句中的“只应归卧故山庐”中的“归卧”是指隐居、退隐;“故山”指旧日的山林;“庐”指茅屋。第三句中的“亦有”,意为也;“经纶事”意指处理国家大事;“朝课耕桑夕校书”中的“朝课”指早上从事农业劳动
注释: 闲来事事觉从容,始信山林可养慵。 悔杀昔年成底事,红尘鞭马听朝钟。 译文: 闲暇时做事心情悠然自得,方知山林可以使人养成悠闲的心境。 后悔当年没有好好把握时机,如今只能骑着马在尘世间奔波,听着晨钟暮鼓声声入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尘世中解脱出来,到山林中寻找宁静的生活状态。他感叹自己当初没有珍惜这个机会,现在只能在红尘中奔波,听那晨钟暮鼓。这种转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