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晴真欲谢山灵,清浅潮河策马经。
流水无情吞旧堞,危峦因势起孤亭。
沙留平碛惟添白,烟带荒村未断青。
何必防秋分内外,嬴秦终是小朝廷。
出古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古北口》是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反映了弘历皇帝对于边疆的治理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的内容:
- 作者介绍:
- 弘历(清高宗),即乾隆帝,清代第四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清朝国力达到顶峰,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治国理念和文学创作均体现了其时代特色。
- 诗作原文:
- 栖山驾海带秦辽,拓抱中原迥近霄。
- 此日无烦誇地险,当年见说控天骄。
- 金瓯讵恃一丸固,玉烛恒惭六幕调。
- 来往巡农兼阅武,万年家法仰神尧。
-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该诗通过描绘古北口的地理与历史景观,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对边疆安定的重视。
- 历史与现实结合:“昔人已乘黄鹤去”,意味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屈原等人已经离我们远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 哲理深长:诗中的“金瓯讵恃一丸固,玉烛恒惭六幕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他对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反思。
- 背景分析:
- 在这首诗中,弘历皇帝通过对古北口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政治抱负和历史观,同时也折射出当时清朝对外扩张和内部治理的双重挑战。
- 文学影响:
- 《出古北口》作为乾隆帝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价值,更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提供了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本。
《出古北口》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份历史见证,记录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国家治理和文化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