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风雪成高会,千古江山萃秀灵。
往事重提同幻梦,旧游今聚几晨星。
大苏入社头俱白,小阮窥人眼自青。
江上题襟盛裙屐,儗将佳什写云屏。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介绍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是清代文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袁枚在壬申年(公元1742年)冬天创作了《壬戌十二月八日陶寓消寒作歌》之后,又写了《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袁枚。
袁枚(1637年5月21日-1716年9月24日),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晚年自号仓山居士、石篑老人等,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中国清中期诗人、美食家、文学家、画家、戏曲理论家。乾隆三年(1738年),应杭州府同知徐显卿之聘,任浙江会稽县知县,后辞官闲居江宁(今南京)。袁枚与郑板桥、张惠言、赵翼并称为“江宁四大家”。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皆以诗文名世,合称“三袁”,与李渔并称“南袁北李”。袁枚一生著述丰富,诗词散文皆有佳作。袁枚工诗能文,多产小品,其诗风格清新隽永,以风趣、幽默著称;散文亦佳,尤善写景状物,其文简洁明快,富有情趣。袁枚还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烹饪学家,有《随园食单》流传于世。
相关推荐
【注释】 壬申: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十二月:指农历十二月。四日:即初十。陶社: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所创立的诗社,取“陶渊明”之意。消寒:在严寒中饮酒取暖。高会:高雅的聚会。秀灵:山川秀丽、灵气。同幻梦:像梦幻一样。旧游:过去的游乐。几晨星:几颗星星(指友人)聚集在一起。大苏:苏轼字子瞻。小阮:阮阅字叔元。窥人眼:偷看别人的眼睛。青:黑色,这里指眼睛。江上题襟盛裙屐:在江边题写自己的诗作,穿漂亮的鞋子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虞庠敬老首乡耆,八秩华龄共祝釐。 齿德俱尊今柱石,清高无比古宗彝。 宦途扬历才惊世,泮水重游行可师。 循吏儒林应合传,此邦祭酒复奚辞。 注释: - 壬申:指的是农历的壬申年,即1672年。 - 十二月四日:具体日期没有给出,但通常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四。 - 陶社:可能是指陶渊明的诗歌社或类似的文学社团。 - 消寒第一集: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聚会或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先指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最后再谈谈个人的感受即可。 (1)“昔年乘兴屡联吟,阔别多时感慨深”,此句是说过去我们常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如今却久别了,对此深感感慨。 (2)“芳草乍曾经雨洗,垂杨渐有向春心”,此句是说刚刚经过春雨的洗刷,草地显得更加嫩绿,杨柳也似乎有了春天的感觉。 (3)“再看庾亮楼头月,重理成连海上琴”
乡邦文献最关心,小品琅琅屡盥吟。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家乡文献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珍视。 - 剑出丰城含锐气: 这句诗描绘了宝剑的锋利与气势。“丰城”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铸剑地,这里用它来象征宝剑的品质。“含锐气”则形容这把宝剑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锐气,能够震慑敌人。 - 琴调太古有清音: 这句诗赞美了古琴音乐的美好。“太古”指的是远古时代,“清音”则是指悦耳动听的音乐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注释: 壬申年,即公元1522年。十二月四日,是诗人参与陶社消寒诗会的日子。陶社,又称“陶唐社”,是一种古代文士聚会的场所。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指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的家族
【注释】 壬申: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诗人四十岁的一年,时值隆冬,故作此诗以自励。陶社:指诗人与友人的诗社。消寒:古代风俗,农历十月过后,人们就进入深冬,天气寒冷,为了驱除严寒,便在室内焚香烧烛,饮茶吃饼,称为“消寒”。第一集:指诗歌的第一部分。分呈众览:指将这首诗分别献给朋友们。二十首:共二十个题目。缘起:这是诗题。 【译文】 夜以继日地钻研经籍,冬天里两度因伤神而苦恼。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海上栖迟快朵颐,入林把臂日酣嬉。 前程未展鲲鹏志,幽愤难教鹈鴂知。 一舸鸱夷载西子,几人萍聚听南词。 沙鸥最是多情侣,与尔联盟共赋诗。 注释: 海上栖迟:形容在海上游历、休息的生活。快朵颐:指吃得开心、满足的样子。 入林把臂:进入树林,手拉手一起嬉戏。日酣嬉:整天欢欢喜喜地玩耍。 前程未展:比喻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没有完全展开或者实现。鲲鹏志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诗,是作者在陶社消寒集上的二十首诗之一。从内容看,这是诗人对当时文人聚会的评论,也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说明这首诗作于癸未(1343)年冬。 【答案】 (1)绿蚁红泥:形容酒色。红泥,指酒坛。(2)只鸡斗酒:只准备一只小公鸡和一壶酒。斗酒,指少量的酒。表示节俭之意。(3)苍髯耆硕:指老成持重、有成就的老年人。千龄聚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徵文考献愿弥奢,骨董穷搜谢傅家。 - 解释:我渴望着文学和学术的征文考献,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搜寻珍贵的资料和文物。 - 译文:我希望通过文学和学术的征文考献,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珍贵资料和文物。 - 黑夜寒江生脱险,秋坟枯树死开花。 - 解释:在寒冷的冬夜中,我在寒江中找到了一条出路;而在秋天的坟墓旁,枯树竟然活了过来,开出了花。 - 译文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八斗鸿名海上驰,罗胸美富等蟠螭。 昔年曾入红莲幕,今日尤工白纻词。 乱世文章贱金石,后雕松柏证襟期。 闻君岁暮将归里,再与荒伧醉一卮。 注释: 壬申:指壬申年,即天宝十一年(752)。 陶社:唐时文人结社的场所。消寒:指消夏。 八斗:形容文才极高。鸿名:大名声。 海驰:比喻名声远扬。罗胸:指胸膛,也泛指心胸。美富:美好富裕。等蟠螭:比拟龙
【注释】: -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 壬申年,即公历12月,为农历十一月。 - 陶社,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 - 消寒,即在寒冷的冬天中寻找娱乐的方式。 - 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这是一次聚会,与会者共同欣赏并讨论了二十首诗歌。 - 绝世聪明百艺精,隽才美质玉壶清。 - 绝世聪明:形容人的才智超群,无人能及。 - 百艺精:指各种技艺都非常精湛。 - 隽才美质
壬申年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诸子。 这是一首写冬日聚会的诗歌,描绘了冬日的景色和聚会的欢乐气氛。下面逐句解读: 风雪长途赋载驰,迟君别馆话心期。 【注释】风雪中行走,形容旅途艰难;迟君指诗人自己。这句话描绘了冬日里旅途的艰辛,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兴奋心情。 竹林兴好呼朋候,客舍人稀瀹茗时。 【注释】邀请朋友到竹林中聚会,形容友情深厚;瀹茗指泡茶。这句话描绘了冬日里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
【译文】 在寒冷的冬日,焚香扫径以迎接高轩的到来,又喜冲寒来到小园。 社稿想要刊发,商榷再三再正,文征等待梓木拟重论。 旧交寥落风云冷,今雨联翩笑语温。 堪羡瑶斋多韵事,十年醉墨展秋痕。 【注释】 壬申:壬申月,指农历十一月。 十二:指十二月。 分呈:分别呈献。 陶社:即“陶社”,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建的诗社。 消寒:消暑降温。 第一集:诗社的第一组作品。 缘起:诗歌开头的一段序言。 迎高轩
壬申年十二月四日,我参加陶社消寒第一集的聚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饮酒豪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使君:指主人或主办者。对酒:面对美酒,豪吟:大声吟唱。莫放杯空不断斟:不要让酒杯空着,要不断地斟酒。百尺楼台高士梦:指那些在楼台上吟诗作赋、追求高远理想的人。他们如同百尺楼台,高高在上,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卅年缟纻故人心:三十年来,我一直怀念着故人的友情。缟纻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诗句解释: - 珍藏遗著卜灵蓍: 指珍惜并收藏着古代的占卜用具“蓍草”,象征着智慧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 终有刊时弗憾迟: 即使最终没有机会出版,也无遗憾(因为时机尚未成熟)。 - 绳武未赓麟趾什: 比喻希望子孙能够继承祖业,如同麒麟脚般有力。 - 正襟那羡虎头痴: 表示虽然羡慕那些像老虎一样威猛的将军,但更希望自己端正态度,不失去本心。 -
诗句释义: 1. 勿谈往事乱人思,穷达嚣嚣善自持。 - "勿谈往事":表示避免谈论过去的事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思考或情绪波动。 - "乱人思":扰乱人的思考。 - "穷达":指贫穷和富有。 - "嚣嚣":形容喧闹,纷乱。 - "善自持":善于自我约束,保持冷静和理性。 2. 鲭冷侯门甘淡泊,马空冀野枉奔驰。 - "鲭冷":形容鱼的味道清淡,没有味道。 - "侯门":古代指贵族或权贵之家。 -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武肃云礽(yu yun gen),是也非(指武肃公的谥号)?射潮门第仰巍巍(武肃公名云,射潮门第指他的家族,巍巍形容其地位高)。 功名旷代存遐想(功名:功勋和名声;遐想:遥想),富贵何心任化机(化机:造化的机缘,意指天意,富贵不贪图名利)。 逸致每同嵇叔夜(逸致:超逸的情趣或气度),清吟常和谢元晖(元晖:晋代谢安,字安石,有“谢道韫”之称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注释: - 壬申:指壬申年,即乾隆五十五年。 - 十二月四日:指诗作完成的具体时间。 - 陶社:指文人雅集的场所,如诗社。 - 消寒:指冬日取暖,消解寒冷的活动。 - 第一集:指诗集中的第一组作品。 - 分呈众览:指将作品展示给众人阅读。 - 二十首:指作品中共有二十篇诗作。 - 缘起:指诗文创作或赏析的缘由和目的。 译文:
故家乔木老盘根,苍翠离离庇后昆。 自是勺轩有贤嗣,不徒延庆得文孙。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故家的大树根深蒂固,它茂盛苍翠,庇护着后代子孙。自那时起,我家就有贤能的后代,不仅仅是庆祝延禧得到了文孙。 祖宗种德源流远,子弟联芳道义敦。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祖宗们种下的美德和善行流传至今,他们教导我们遵循道义,我们也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伫看润园荣草木,再游佳胜倒清樽。 注释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双丸如驶等闲过,虚掷韶光可奈何。 乍往还惊朝露逝,稍蹉跎讶落花多。 百年身世同樵牧,吾党因缘结啸歌。 行乐及时休放过,愿随诸老醉颜酡。 注释:1. 壬申十二月四日:壬申为农历年份,十二为月份,十二月四日即壬申年十二月的第四天。陶社消寒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集活动,通常在寒冬腊月举行,以取暖驱寒。2. 双丸如驶等闲过,虚掷韶光可奈何:双丸指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