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秋夜

御夹凉生衣袂早。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月满关河凋塞草。一声玉笛征人老。
促织催寒秋思好。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倚仗登楼姿远眺。白云片片西山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 秋夜》是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蝶恋花 · 秋夜》的作者是梁清标,一个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地位的人物。他的作品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对于理解明代文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诗词原文:御夹凉生衣袂早。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月满关河凋塞草。一声玉笛征人老。促织催寒秋思好。剪烛西窗,叹息知音少。倚仗登楼姿远眺。白云片片西山小。
  3. 词意解析:词中的“御夹凉生衣袂早”描绘了秋天早晨凉爽的感觉,而“雁宿沙洲,处处开红蓼”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之美。接下来的部分,如“月满关河凋塞草”和“一声玉笛征人老”,则表达了一种别离的凄凉和对远行之人的思念之情。
  4.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较为活跃。《蝶恋花 · 秋夜》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5.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蝶恋花 · 秋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独特的美学特征。

梁清标的诗作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

《蝶恋花 · 秋夜》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词,更是梁清标情感世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