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消受,是落花时节,一声声雨。费尽伤春闲气力,多谢啼鹃辛苦。酒薄侵愁,灯寒压梦,长日如年度。无情草碧,天涯妨我延伫。
记得前事关心,又小楼昨夜,东风如虎。禅榻萧条欺短鬓,不是双鬟妙舞。破寺吹箫,中年抱病,更有何人妒。黄昏几阵,沈沈帘影催暮。
念奴娇 · 九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九首》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他的词作多表达对国事的关注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同时蕴含深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波折,他在政治舞台上屡遭排挤,但始终怀揣着恢复中原的理想。在词作中,他常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其中《念奴娇·九首》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念奴娇·九首》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词采用了典型的豪放派手法,通过壮阔的场景描写和激昂的情感抒发,体现了辛弃疾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例如,上片“大江东去”开篇,便以宏大的背景画面奠定了全篇的基调,而下片则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从文化意义层面分析,《念奴娇·九首》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这些诗词,读者能够了解到南宋时期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背景。特别是词中所提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赤壁之战等,不仅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使得这些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影响着今天的读者。
对于现代人而言,辛弃疾的《念奴娇·九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同时,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和思考,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念奴娇·九首》是辛弃疾文学创作中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辛弃疾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这首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