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
不能胜十心,安能胜苍穹。
相彼鸾与凤,不栖枯枝松。
天神傥下来,清明可与通。
返听如有声,消息鞭愈聋。
死我信道笃,生我行神空。
障海使西流,挥日还于东。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介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80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时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的元稹,因上表论谏宫市事得罪宦官,于是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感慨。
相关推荐
诗句解释: 1.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 自春徂秋: 春天到秋天,时间跨度。 - 偶有所触: 偶然有所感触。 - 拉杂书之: 随意地记录。 - 漫不诠次: 随意排列,没有条理。 - 得十五首: 写下了十五首诗。 2. 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 - 道力战万籁: 道的力量对抗着所有的噪音和干扰。 - 微芒课其功: 微小的光芒也起着作用,虽然微小但有效。 3. 不能胜十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友离别的哀愁。 诗句释义: 1.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从春天到秋天偶然有所触动,胡乱地记录下来,没有顺序,共写了十五首) 2. 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百姓本是骨肉之亲,天地本为一体。) 3.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一根头发都不能牵扯,牵扯了就会牵动全身。) 4. 圣者胞与言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点出题意,“名”即“名花”,“孕异梦”,指名花所结的种子,是异种,非同类;“秀句镌春心”,是指名花在春天开放时,花瓣上露珠似的花心被镌刻得玲珑剔透,如诗如画。颔联写名花与庄骚、雨灵鬼相对,其幽深可畏。颈联写诗人面对名花,感慨古来不可兼得,而自己又能怎样呢。尾联写自己志趣高远,不慕名利,只愿淡泊宁静地生活。 【答案】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天。偶有所触:偶尔有所触动
【注释】: 1. 徂秋:从秋天开始。 2. 窈窕:深远的样子。 3. 龙鸾: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代指珍贵的玉器。 4. 温:温暖、柔和。 5. 墨九行:指的是汉代的竹简,每行九个字,共八十八行。 6. 惊鸿:形容雁飞掠过水面时的姿态。 7. 三至门:道教中说有三位仙人居住在天宫之中,分别是天帝、太微垣君和上皇,他们的住所称为“三至门”。 8. 三炷香:旧时烧香的一种计量单位,一炷为一寸长的香。
自春徂秋,我偶然触景生情,写下了一些杂感。这些诗都是漫不经心地写的,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修饰和整理。总共写了十五首,以下是每首的翻译及赏析: 朝从屠沽游,夕拉驺卒饮。此意不可道,有若茹大鲠。 - 朝从屠沽游:早上去市场(屠沽,指屠宰、卖肉的地方)。 - 夕拉驺卒饮:晚上与士兵喝酒。 - 此意不可道:这种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 有若茹大鲠:《论语》中有“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注释】 自春徂秋:从初春到深秋。 触拉杂书之:随手记下一些零散的东西。 得十五首:《全唐诗》编为第15首。 【译文】 大造化的毒疮,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都有所涉及。 我思考文人的言行,难道不会引起众人的惊骇? 儒家坚守门户,家族制度不可以任意放纵。 事奉上天就像事奉双亲,谁说小孩儿玩耍不懂事理。 我自身并不拥有什么,只是周旋于世、折旋奉侍。 不然命运为何物,夏后氏特别重视。 也有卫武公
我生爱前辈,匪尽获我心。 这句是说我对前辈的热爱之情,不仅仅因为我获得了前辈的思想或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 论交少年场,岁月逝骎骎。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与前辈结交的经历,以及随着岁月流转,时间迅速流逝的感觉。 少年太飞扬,由哀乐不深。 这里描述了年轻时的自己过于轻浮,没有深入思考问题,导致情感和理智都不够成熟。 礌硠听高谭,有谛难为寻。 磊硠是指响亮的声音
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晨诵白驹诗,相思在空谷。 稍长诵楚些,《招魂》招且读。陈为乐之方,巫阳语何缛。 嘉遁苦太清,行乐苦太浊。愿言移歌钟,来就伊人躅。 天涯当兰蕙,吾心当丘壑。蹉跎复蹉跎,芳流雨寂寞。 忽忽生遐心,终朝閟金玉。 注释: 1.弱龄:年轻时。 2.羡:羡慕。 3.端居:静居。 4.媚:喜爱。 5.晨诵白驹诗:早晨背诵关于白驹的诗歌。 6.相思:思念远方的人或物。 7.空谷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注释: 从春天到秋天,偶然有所感触,胡乱地写了这些诗,不加修饰,没有次序。 一代功令开,一代人材起。 注释: 一代的新法令已经颁布,新一批的人才崭露头角。 虽生云礽朝,实增祖宗美。 注释: 虽然出生在康熙年间(1661-1722),但实际上为祖宗增光。 日开国之留,其言在青史。 注释: 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留下了辉煌的历史,他的言论记录在青史上。
【注释】 1.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天。 2. 偶有所触:偶然有所感触。 3. 拉杂:随意,不加选择地。 4. 诠次:解释、排列次序,即整理。 5. 兰台序九流:指《汉书·艺文志》中对古代学术分门别类的分类。 6. 儒家但居一:儒家只占一门。 7. 诸师自有真:其他学者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8. 未肯附儒术:不愿意依附儒学的学说。 9. 颜:此处指孔子。 10. 洋洋朝墅间:形容儒者之盛。 11
【注释】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天。 触:触动,触发。 拉杂书之:随手记下来。 漫不诠次:随意写。 十五首:五言诗的一首为一韵。 庸庸:平庸无奇。 赍志:抱负未尽。 鬼:死后。 他生渺茫:来生渺茫不定。 所以难放达:因此难以放荡不羁。 得贤子孙:得到贤能的子孙。 继志与述事:继承父志和叙述父业。 大哉孝之源:这是孝顺的源泉。 长夜集百端:漫长的夜晚积累许多问题。 蚤起无一言:早上起来什么话也不说。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中年何寡欢,心绪不缥缈。 人事日龌龊,独笑时颇少。 忽忆姚归安,锡我箴铭早。 雅俗同一源,盍向源头讨。 汝自界限之,心光眼光小。 万事之波澜,文章天然好。 不见六经语,三代俗语多。 孔一以贯之,不一待如何。 实悟实证后,无道亦无魔。 注释: 1. 中年何寡欢,心绪不缥缈:中年时期感到很少的快乐和轻松的心情。 2. 人事日龌龊,独笑时颇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共几首,每首都写了什么,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作用。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清晨醒来,心境清净,泪水忽然盈把,这是全诗的第一句。这句写诗人在黎明时分起床之后,感到心情清爽,泪水不禁盈满了双手。这一句是开门见山的直陈,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情感的真挚和强烈。“晓枕”,早晨枕着枕头
【注释】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天。徂,通“促”,迫近。 危哉昔几败:从前几次失败是多么危险啊! 万仞堕无垠:万仞高的悬崖坠落在无边的深渊里。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八尺。 不知有忧患:却不知道有忧患。 文字樊其身:文字成了束缚自己的桎梏。樊,同“缚”。 岂但恋文字:不仅留恋文字本身,更依恋于文字所蕴含的内容。 嗜好维甘辛:嗜好就像甜美和辛辣。 出入仙侠间,奇悍无等伦:出入在仙与神之间
【诗句释义】: 1. 自春徂秋 —— 春天到秋天,时间跨度。 - 徂:往、去。 2. 偶有所触 —— 偶尔有感触。 3. 拉杂书之 —— 乱七八糟地记录下来。 4. 漫不诠次 —— 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5. 得十五首 —— 写下了十五首诗。 【译文】: 从春天到秋天,偶然有所感触,就乱七八糟地记录在纸上,没有条理,只是随意乱写一气,写出了十五首诗。 【注释】: -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