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琏贾珍贾蓉等三人商议,事事妥贴,至初二日,先将尤老和三姐送入新房。尤老一看,虽不似贾蓉口内之言,也十分齐备,母女二人已称了心。鲍二夫妇见了如一盆火,赶着尤老一口一声唤老娘,又或是老太太,赶着三姐唤三姨,或是姨娘。至次日五更天,一乘素轿,将二姐抬来。各色香烛纸马,并铺盖以及酒饭,早已备得十分妥当。一时,贾琏素服坐了小轿而来,拜过天地,焚了纸马。那尤老见二姐身上头上焕然一新不是在家模样,十分得意。搀入洞房。是夜贾琏同他颠鸾倒凤,百般恩爱,不消细说。
那贾琏越看越爱,越瞧越喜,不知怎生奉承这二姐,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竟将凤姐一笔勾倒。有时回家中,只说在东府有事羁绊,凤姐辈因知他和贾珍相得,自然是或有事商议,也不疑心。再家下人虽多,都不管这些事。便有那游手好闲专打听小事的人,也都去奉承贾琏,乘机讨些便宜,谁肯去露风。于是贾琏深感贾珍不尽。贾琏一月出五两银子做天天的供给。若不来时,他母女三人一处吃饭,若贾琏来了,他夫妻二人一处吃,他母女便回房自吃。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二姐听了,自是愿意。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
眼见已是两个月光景。这日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晚间回家时,因与他姨妹久别,竟要去探望探望。先命小厮去打听贾琏在与不在,小厮回来说不在。贾珍欢喜,将左右一概先遣回去,只留两个心腹小童牵马。一时,到了新房,已是掌灯时分,悄悄入去。两个小厮将马拴在圈内,自往下房去听候。
贾珍进来,屋内才点灯,先看过了尤氏母女,然后二姐出见,贾珍仍唤二姨。大家吃茶,说了一回闲话。贾珍因笑说:“我作的这保山如何?若错过了,打着灯笼还没处寻,过日你姐姐还备了礼来瞧你们呢。”说话之间,尤二姐已命人预备下酒馔,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原无避讳。那鲍二来请安,
红楼梦 · 第六十五回 ·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之一,通过描绘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展现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该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而闻名于世。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 情节内容:第六十五回主要讲述了贾琏和尤二姐的婚姻故事。贾琏在与贾珍和贾蓉商议后,将尤老娘和三姐儿送入新房。尽管初见时不甚满意,但尤老娘看到女儿焕然一新的样子,十分欢喜,并很快融入了新婚生活。
- 人物关系:《红楼梦》中的贾琏、尤二姐及尤三姐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尤二姐是一个充满魅力但又不失清高的女子,而尤三姐则以她独特的性格和情感世界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 文化背景:《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府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 艺术特色: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他巧妙地利用梦境、隐喻等手法,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思考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 历史地位:《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价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学习语言、文学、艺术和哲学的重要资源。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红楼梦》仍然被广泛研究,其主题和思想被不同领域的学者所探讨。例如,它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剖析,都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红楼梦》是一部集文学性、历史性和文化深度于一体的杰作,不仅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更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