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冯生,少轻脱,纵酒。昧爽偶行,遇一少女,著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心窃好之。薄暮醉归,道侧故有兰若,久芜废,有女子自内出,则向丽人也,忽见生来,即转身入。阴思:「丽者何得在禅院中?」絷驴于门,往觇其异。入则断垣零落,阶上细草如毯。彷徨间,一斑白叟出,衣帽整洁,问:「客何来?」生曰:「偶过古刹,欲一瞻仰。」因问:「翁何至此?」叟曰:「老夫流寓无所,暂借此安顿细小。既承宠降,山茶可以当酒。」乃肃宾入。见殿后一院,石路光明,无复榛莽。入其室,则帘幌床幕,香雾喷人。坐展姓字,云:「蒙叟姓辛。」生乘醉遽问曰:「闻有女公子未适良匹,窃不自揣愿以镜台自献。」辛笑曰:「容谋之荆人。」生即索笔为诗曰:「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主人笑付左右。少间,有婢与辛耳语。辛起慰客耐坐,牵幕入,隐约数语即趋出。生意必有佳报,而辛乃坐与嗢噱,不复有他言。生不能忍,问曰:「未审意旨,幸释疑抱。」辛曰:「君卓荦士,倾风已久,但有私衷所不敢言耳。」生固请,辛曰:「弱息十九人,嫁者十有二。醮命任之荆人,老夫不与焉。」生曰:「小生只要得今朝领小奚奴带露行者。」辛不应,相对默然。闻房内嘤嘤腻语,生乘醉搴帘曰:「伉俪既不可得,当一见颜色,以消吾憾。」内闻钩动,群立愕顾。果有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入,遍室张皇。辛怒,命数人捽生出。酒愈涌上,倒榛芜中,瓦石乱落如雨,幸不著体。
卧移时,听驴子犹龁草路侧,乃起跨驴,踉跄而行。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鸱叫,竖毛寒心。踟蹰四顾,并不知其何所。遥望苍林中灯火明灭,疑必村落,竟驰投之。仰见高闳,以策挝门,内问曰:「何人半夜来此?」生以失路告,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俟。忽闻振管辟扉,一健仆出,代客捉驴。生入,见室甚华好,堂上张灯火。少坐,有妇人出,问客姓氏,生以告。逾刻,青衣数人扶一老妪出,曰:「郡君至。」生起立,肃身
聊斋志异 · 卷四 · 辛十四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十四娘》是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部分,讲述了辛十四娘这位红衣佳人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于禅院之中的故事。
《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是一个典型的“狐女”形象,她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美丽,更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她的美貌和气质让她在十九个姐妹中显得独树一帜,这也为她后来的人生带来了不少波折。
从故事内容来看,辛十四娘的性格复杂多面。她虽然身为狐妖,但却具有一颗向往人间烟火、渴望真情真爱的心。这种矛盾的设定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具有吸引力。她的善良和纯真,使她在面对冯生时,始终保持着一份真挚的情感,即便知道冯生的品性并不如她所愿。
《辛十四娘》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还反映了蒲松龄对于人性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蒲松龄通过对辛十四娘和冯生之间感情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尽管两人最终无法走到一起,但他们之间的情感经历仍然让人动容,也反映出了人性中的某些美好品质。
《辛十四娘》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狐仙故事,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通过阅读《辛十四娘》,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