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替几何时,又见亭台依旧,城郭俱新,且收一叶扁舟,漫逐狂澜东去;
盈虚者如代,最欣岁月无边,江山若画,更上层楼万仞,似观砥柱中流。
赤壁矶石坊
介绍
《赤壁矶石坊》是清代文人知非山人创作的对联。
《赤壁矶石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清朝的文人,知非山人在面对自然景观时所表现出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通过这副对联得以展现。
相关推荐
【译文】 兴替几何时,又见亭台依旧,城郭俱新,且收一叶扁舟,漫逐狂澜东去; 盈虚者如代,最欣岁月无边,江山若画,更上层楼万仞,似观砥柱中流。 【注释】 赤壁矶:指黄州赤壁,在今湖北黄冈市。 兴替:兴起和衰落。 石坊:指黄州赤壁上的亭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赤壁诗。首句“兴替几何时”是诗人感叹人生易逝、朝代更迭之快的感慨,“又见亭台依旧”则是诗人惊喜地发现赤壁上的亭台依然耸立在江边
【注释】 1.赤壁:指三国时期,魏吴两军在长江赤壁处展开火攻战的赤壁。矶:山崖上突出的地方,这里借指赤壁。 2.羁客:被外放的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3.割据:分割国土,自立为王。 4.龙虎英雄:比喻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三国时,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自号“魏”、“蜀”和“吴”,后人常以“龙虎英雄”来形容三股强大的势力。 5.日月:喻指时间。 6.尔:代词,你。 7.风规磊落:形容风度端正,操守高洁
【解析】 “赤壁矶石坊”指的是黄州赤壁矶上的石坊,是苏轼贬谪之地,也是他游赏的胜地。 【答案】 注释: ①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市。苏轼在黄州期间,曾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人生如梦”、“大江东去”等词句脍炙人口。 ②独听歌声连汉水:苏轼在黄州时,常到赤壁矶上凭栏眺望,听江声、歌乐声、人语声、舟楫声,与天地同乐。这里说他“独听歌声”,是说他独自聆听这美妙的声音。歌声来自汉水
赤壁矶石坊 赤壁矶,即位于今湖北黄冈境内的黄州赤壁。黄州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贬谪之地,这里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地点。苏轼在任黄州知州时,曾游览过此地,留下了许多关于此地的诗词。其中,《赤壁赋》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昔之黄州,何如今之黄州,何如却要亲其大略; 昔日的黄州,如今已非往日可比。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最后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有八句话,前四句写赤壁矶的景色,后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水光接天,万顷洪涛消旧恨”写的是长江浩渺无际的景象,江水无边,浪涛汹涌,将诗人心中的愁恨冲淡了。“人影在地,一轮明月照孤忠”写的是月光如洗,照彻江面,而诗人却独坐江边
【注释】 武昌:古郡名,在今湖北省鄂城县。万丈峨嵋:指峨眉山。峨嵋:山名。翠扫天:形容山势高耸入云,如同翠色扫过天空一般。 【赏析】 《赤壁矶石坊》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壮志豪情。 首句“咫尺武昌山向我”,写诗人登上赤壁矶,眼前展现的是巍峨壮丽的武昌山。这一句中,“咫尺”表明距离近,“向”字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之意。“武昌”即今湖北省鄂城县
【注释】 踞虎豹、登虬龙:踞,盘踞;虬龙,指山石上的蜿蜒曲折。 得睹当年真面目:真面目,指赤壁的本来面貌。 天工造就:天工,指自然界的力量;造就,指形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赤壁矶的险峻景色以及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赞美自然景观的情感。 首句“踞虎豹、登虬龙”,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赤壁矶险峻而奇特的形态。踞虎豹,比喻其地势险要;登虬龙,比喻其形态奇特
赤壁矶石坊 吾乡奇杰推眉州,当时父子兄弟,成性存存,千古仰文章气节; 公昔遨游来赤壁,对此江山风月,予情渺渺,至今传忠孝神仙。 注释: - 吾乡奇杰推眉州:吾乡指的是我的家乡,眉州是北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这里用来形容家乡的杰出人才。 - 当时父子兄弟,成性存存:当时指的是过去的时代,父子兄弟指的是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他们的性格品质一直存在,代代相传。 - 千古仰文章气节:千古指的是很长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注释和相关背景进行理解,然后把握诗歌大意。 “赤壁矶石坊”,写矶石坊的地理位置,是长江边的矶石,在武昌南面。 “极目此江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山到武昌青不断”。这一句的意思是:放眼向江中望去,江面上的春草碧绿如茵,江水碧波荡漾,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一直伸入武昌城,那青山的颜色仿佛是永远也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描写的是长江上春天的景色。
【注释】 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市东。矶石坊:在今湖北武昌城西北的江滨矶上,为古迹。苏轼曾贬居于此。谪宦:被降职的官员。栖迟:居住。惠州:宋时州治在今广东惠州。僧饭:僧人吃的粗粝之食。儋耳:海南岛旧称。蛮花:南方少数民族的花。清幽:清静幽雅。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天才独绝:天赋才能卓绝出众。公:对苏轼的尊称。游戏文章:文才横溢的游戏之作。 【赏析】 《赤壁矶石坊》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①赤壁矶: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北长江南岸。 ②奇才:非凡之才智。 ③为名宦、为通儒:做官,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 ④旷情高寄:超脱世俗,寄情山水。 ⑤飘飘如羽化登仙:像仙人飞升一样飘然而去。 ⑥前从:指从前的踪迹。 ⑦惟先生独有千古:只有你先生能超越千古。 ⑧遨游标胜迹:游览着名的地方。 ⑨当清风、赏明月:正迎着清风,观赏着明亮的月色。 ⑩逸兴遄飞:兴致勃勃地奔放飞翔。
【注释】 1. 赤壁矶:指三国时周瑜在赤壁的矶头,这里泛指古战场。2. 横槊赋诗:古代诗人常以槊(长矛)为武器进行即兴作诗,此处借指挥笔赋诗。3. 月明:月光皎洁明亮。4. 回首:回望,回头看。5. 英雄人不见:英雄人物已经不在人间了。6. 开轩:打开窗户。7. 清风如在:清风依旧吹拂着,仿佛还在眼前。8. 江汉水长流:长江和汉水永远流淌不息。9. 赏析:此诗抒发了作者对过去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赤壁矶”、“太无缘”等,理解其含义;同时要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及思想。本题要求考生对诗歌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第一联:“阿瞒太无缘,如此江山趁周郎桡鼓,便葬在岁月中,胜造许多疑冢”,这是诗人对曹操借赤壁之利大败东吴,却葬身于黄土之下的感慨。第二联:“荆公欲知趣,仗着宰相与太史抵牾,偏选得神仙地,安排一个才人
【注释】 赤壁: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矶:山崖上突出的石壁。弹指:一挥手,形容时间短暂。去来今:指世事如梦,一切皆空。心香:喻佛教徒的虔诚之心。予晚:我年幼时。持幢:古代执旗者的一种仪仗。秦豫楚:泛指南方的秦、豫、楚三地。游迹:指行旅所经之路。公:对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七律是酬赠友人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同道共勉之意。前二句言世事无常,人生短促。后二句说
这首诗的译文是: 惊涛拍岸,乱石穿空,溯当年绰板高歌,道是周郎赤壁; 好竹连山,长江绕郭,喜此日凭栏远眺,依然苏子黄州。 注释: - 赤壁矶石坊:赤壁矶,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西南,是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处矶石。周郎,指周瑜。苏子,指苏轼。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市,苏轼曾在此任职。 - 惊涛拍岸:形容江水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 - 乱石穿空:形容石头多而密集,像要穿透天空一样。 - 溯当年
注释:谪宦(zhé huàn):古代指被贬官的臣子,此指作者自比。栖迟(qī xī):逗留、暂住。半壁江山,指长江中流的对岸。眼界:视野。故乡:作者的家乡眉州,今属四川眉山市。一龛(kān)灯火,形容寺庙里供人打坐诵经的佛像前所设的小灯。眉州:古地名,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谪居黄州时的感伤之情。首句“谪宦此栖迟”,“谪宦”即贬官,这里用“谪宦”代替了“迁客”
赤壁矶石坊 水光接天,人影在地,月白风清,问良夜谁来赤壁; 好竹连山,长江绕郭,笋香鱼美,忆先生初到黄州。 【注释】 1. 赤壁矶石坊:位于黄州赤壁矶上的石坊,是纪念古代赤壁之战的地方。 2. 水光接天:水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3. 人影在地:指站在石坊上的人影映在地上。 4. 月白风清:月亮明亮、风清气爽。 5. 良夜谁来赤壁:询问何时才能再来赤壁欣赏月色? 6. 好竹连山:形容竹子长得茂盛
游客几追从,杯酒盘鱼,到处可知鸿踏雪; 仙神重结构,风帘月幌,有时应见鹤横江。 注释: 1. 游客几追从 - 指游客们纷纷跟随前往。 2. 杯酒盘鱼 - 在酒杯里摆上鱼肉,以示款待之意。 3. 到处可知鸿踏雪 - 形容诗人的足迹遍布各地,如同大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 4. 仙神重结构 - 形容诗人的作品构思独特,富有想象力。 5. 风帘月幌 - 形容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6. 有时应见鹤横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运用了何种手法以及有何效果即可。注意要结合全诗分析。 “方袍幅巾,忆当年野老田夫,曾亲色笑;”“清风明月,看几辈才人学士,来读文章
赤壁矶,即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白莲河镇的赤壁矶。矶上有“赤壁矶石坊”一座,是为纪念三国时周瑜大败曹军而建。 江山:指国家或国土。平陂(pī):平地与山坡。俯唱遥吟:形容诗人面对江山美景时的感慨和创作心情。不朽文章:指传颂千古的文章。辉翼轸(yǐn zǔ):翼轸是古代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名,这里指光辉照耀。 风月:自然景色。何分新故:不区分新旧。后学:后来的学者。闲观静玩:悠闲地观看欣赏
赤壁矶石坊 此老亦失志才人,有湖山风月供洒挥毫,聊借鹤梦箫声,送万古奇愁向大江东去; 半壁占上头名胜,控吴皖湘衡长留过客,好趁笋香鱼美,学先生后步放一叶中流。 注释: 1. 此老:指苏轼自己。苏轼曾自嘲为“东坡居士”,故称其为“此老”。失志:指仕途不顺。才人:才能出众的人。 2. 湖山风月:指自然风光和景色如诗如画。供洒挥毫:意为为书写诗文、绘画而准备笔墨纸砚等工具。 3. 鹤梦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