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武乡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
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忘。
挽胡林翼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胡林翼联》是曾国藩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清朝名将胡林翼的追思和敬意。下面详细分析这副对联:
作者介绍:曾国藩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道光进士出身,曾任两江总督等重要职务,因对捻军作战失败而去职,卒谥“文正”。
对联原文:
- “吴会未平,是先帝与荩臣临终遗恨。”
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未能完全统一,留下遗憾的深深感慨。吴会,指吴地,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地域;先帝与荩臣,指清朝的开国皇帝以及忠诚于朝廷的大臣。
- “楚材方盛,愿后人继我公不世勋名。”
这里表达的是希望后世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业绩和荣誉,不辜负他们的辛勤努力和伟大功勋。楚材,指楚国的人才;不世勋名,形容极高的成就和荣誉。
- 历史背景:
- 胡林翼是清朝末年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曾任湖北布政使、署理湖北巡抚等职,对维护清朝统治和抵御外来侵扰做出了重大贡献。
- 曾国藩在担任钦差大臣期间,曾参与对捻军的作战,但最终因战败而失去了职位。
- 艺术价值:
- 这副对联语言简练,含义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 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既展现了对胡林翼生前功绩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后世的期望和鼓励。
- 社会影响:
- 《挽胡林翼联》作为曾国藩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英雄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敬仰。
-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成为研究曾国藩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
《挽胡林翼联》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还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这副对联不仅是对胡林翼一生的肯定和赞美,也是对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