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传 · 万石卫直周张传

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瑟。”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奋积功劳,孝文时官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奋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道,万石君尚无恙。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洒,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建奏事于上前,即有可言,屏人乃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上以是亲而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谢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元朔五年卒,建器泣哀思,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建为郎中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是一篇记录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传记,主要讲述了万石君石奋的生平事迹。下面将具体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概述
  • 作者:班固,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 文体:《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西汉到东汉的历史。《万石卫直周张传》属于其中的“传记”类别。
  1. 内容摘要
  • 人物简介:万石君石奋,原籍赵国,在秦灭赵后迁徙至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石奋的父亲石奋是赵人的后代,在赵国被秦国灭亡后迁至温县。
  • 早年经历:石奋十五岁时曾为高祖刘邦的小吏。高祖与石奋交谈时,因其恭敬的态度而喜爱之,并询问其家族情况。石奋回答自己家中有母亲,不幸失明;家贫,但有姊可鼓瑟。
  • 官职晋升:由于高祖的召唤,石奋的姊女成为美人,他因此得到提升,担任中涓,后来因功累升至太中大夫。
  • 政治影响:石奋的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都以孝谨闻名,最终官至二千石。景帝时期,石奋的家族因子孙尊宠得以提拔。
  1. 历史背景
  • 汉初政治:汉朝建立之初,国家忙于平定内乱和外患,政治局势较为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石君家族以其忠孝著称,受到朝廷的重视。
  • 丞相赵周的任命:元鼎五年,丞相赵周因不正当手段获得爵位而被免职。皇帝命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牧丘侯,以示对家族的尊重和信任。
  1. 文学特色与评价
  • 文字风格:班固的《万石卫直周张传》在叙述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读者容易理解其内容。同时,班固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和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 历史价值:作为一部历史传记,《万石卫直周张传》不仅记载了石奋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汉代初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它对于研究西汉初年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万石卫直周张传》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万石君石奋及其家族的记述,展现了汉代初期忠臣世家的形象和家族荣誉感。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