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与孝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多大县。孝王,太后少子,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拟于天子。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士莫不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日,王赐千金,官至中尉,号曰公孙将军。多作兵弩弓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乘舆驷,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故,入则侍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亡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嗣。大臣及爰盎等有所关说于帝,太后议格,孝王不敢复言太后以嗣事。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复案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
汉书 · 传 · 文三王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传·文三王传”是一篇关于古代中国历史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汉文帝的四个儿子的故事。以下是对《汉书·传·文三王传》的介绍:
- 人物与生平
- 主要人物:《汉书·传·文三王传》中的主要人物有汉文帝的四个儿子,分别是窦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孝景帝和梁孝王武,以及其他几位宠姬所生的子女。
- 生平事迹:文中描述了梁孝王刘武在汉文帝二年与其他两位亲王同时被封为王的情况,以及随后他的封邑变动和朝政经历。
- 政治背景
- 汉朝初期的政治格局:西汉初期,国家正处于稳定与恢复阶段,文帝作为一国之君,其子嗣的封王不仅关系到个人命运,也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 皇位继承问题:在汉朝历史上,皇位继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文三王传中提到的三位王爷的封赏及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皇位争夺的现实性。
- 文学作品分析
- 语言特点:《汉书·传·文三王传》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体现了汉代史学著作的务实风格。
- 历史价值:作为一部史书,该作品不仅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事件,也为后人研究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汉书·传·文三王传》不仅是对汉代初期政治历史的记录,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一篇章的研究和阅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