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译文
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介绍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注解
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相关推荐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1. 已讶:已经感到。 2. 衾(qīn)枕:睡觉时盖的被子和枕头。 3. 复见:又看见。 4. 窗子:指窗玻璃。 5. 知:知道。 6. 时闻:不时听到。 7. 折竹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夜雪 雪眼羞明夜转飞,梅花未觉竹先知。 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 注释: - 夜雪(yè xuě):形容夜晚的雪景,通常指下雪时天色已晚,雪光映照,显得特别美丽而宁静。 - 雪眼羞明:形容雪的光芒在夜色中闪烁,如同羞涩的眼睛一样。 - 转飞:形容雪花在空中飘舞的样子,如同在空中旋转飞舞。 - 未觉:意为还没有感觉到,表示对雪的到来尚未有所察觉。 - 竹先知:比喻竹林在雪后显得更绿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夜书帷夜雪耿无眠,晨起犹禁晓日寒。 - 注释: “夜书帷”指在夜晚灯下读书,“夜雪耿无眠”形容因夜深人静的雪景而无法入眠。“晨起犹禁晓日寒”表示早晨起床时仍然感到冷冽的阳光。 - 译文: 深夜里,我坐在书桌旁,被窗外的夜雪所困扰,难以安眠,直到天亮。 2. 旋见软红生野水,似看寸碧出遥山。 - 注释: “旋见”意为忽然看到,“软红”泛指水面上漂浮的花瓣或落叶等
《夜雪》 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 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注释: - 炉火深红:指蜡烛燃烧时发出的红色火焰,形容烛光的温暖和明亮。 - 蜡炬明:指烛光闪耀,照亮周围环境。 - 打窗风雪正纵横:指窗外的风雪肆虐,雪花纷飞,与窗上的烛光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瓦瓶旋注山泉满:指用瓦瓶倒出水来,水满溢出,发出潺潺的声音。 - 却作潇潇细雨声:指尽管外面是风雪交加的景象
【解析】 此诗首联“伴眼文书细作行,昏昏愁卧雪穿廊。”意为:伴着灯下文书细细阅读前行,沉沉睡去却梦见雪穿廊房。颈联“何人恰弄风前笛,错认梅花到枕傍。”“何人”指作者自己,意思是:谁家吹笛声恰好扰了清梦,错把梅花吹入梦中。尾联“夜深不记眠时事,晓起犹疑梦里看。”“晓起犹疑梦里看”,意思是:夜深时忘了是何时睡的,早晨起来又怀疑昨晚做梦了。 【答案】 译文 伴着灯下文书细细阅读前行
《夜雪》(一作张谓) 注释: 1. 夜集群山雪,寒欺一把茅。 注释:夜晚,群山披上了白雪,寒冷的天气几乎让茅屋都感到窒息。 2. 红炉无宿火,黄绢有新抄。 注释:温暖的炉火被熄灭了,但新的书写材料却准备得差不多了。 3. 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 注释:长时间的久坐使得灯光摇曳如同粟粒般细小,而手中的酒杯则在橘子汁中慢慢溶解。 4. 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 注释:我颓然地将旧的棉絮丢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内容。“天低野阔冻云同”意思是:夜幕降临,天空显得格外的低矮和空旷,寒气袭人;冻云密布,一片白茫茫。“脉脉绥绥向晚空”意思是:那脉脉凝霜的树梢上挂着晶莹的霜花,像在向晚空招手。这两句是写冬日里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雪夜景色,为下两句作铺垫。“窗影渐明疑近晓,竹声频折怪无风”意思是
诗句解读及赏析: 1. 夜雪:描述夜晚的雪景。耿耿,形容星星闪烁的样子;茅檐,指的是简陋的屋顶;飞雪,指雪花在空中飘舞。 - 关键词:耿耿(星星闪烁的样子)、茅檐(简陋的屋顶)、飞雪(雪花在空中飘舞)。 2. 明灯看飞雪:使用明灯来照亮飞雪的景象。 - 关键词:明灯、飞雪。 3. 犯此太古寒,因之百情热:因为遭遇了古代的严寒,所以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 - 关键词:犯、太古、寒、百情、热。
【解析】 “夜雪”即咏夜雪,此诗是诗人在除夕夜对雪的描写。首联写雪景,颔联写自己怜惜为客之人,颈联写梦醒后的感受,尾联写遥思友人乘兴远游的情景。 译文: 瑞雪纷纷飘落,夜幕降临,灯光映照在半空中。 孤独地怜惜着为客的自己,重看古人的书卷。 梦醒后忧虑还像往常一样,作诗时心情自然舒畅。 遥想乘兴出游的朋友,微风吹拂下帆篷舒展开来。 赏析: 此诗是除夕之夜所作,以咏雪起笔,写雪景
【注释】 黄昏:傍晚时分。淅淅(xì xī):雨声。翩翩:轻盈飘舞的样子。野白:野草的白色。惊连水:惊动了流水。窗明觉满船:指月光映照在船上,使船上显得明亮。天低寒月下:天色昏暗,寒月当空。河断北风前:河水断绝,北风在前吹拂。旅泊:旅行中住宿。淹滞:滞留,停留。孤樯:孤零零的船桅。 【译文】 黄昏时开始下起细雨,深夜时飘飘洒洒不停。野草上沾着点点白露,惊起流水一片片涟漪。月光映照在船上
【注释】 一榻:一张床。浑如水:像水一样平静。怜:怜悯、同情。愁不寐:因忧愁失眠而难以入睡。到户:映照在门户上。寂无声:静悄悄,没有声音。 思山谷:思念着幽深的山谷。寒多:冷得厉害。友生:友人。孤绝际:孤独至极的时候。孤绝:孤单、寂寞。 忽:忽然。晓钟鸣:清晨打更的声音。鸣:打更。 【赏析】 此诗以诗人夜半难眠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深夜独处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情感深沉,用词简练
【注释】 夜雪:在深夜里下着的雪。萧飒:形容寒风声。 破:破损。补:修补。入来:进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冬夜雪景的特点和特征,用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洁白晶莹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寒风夜萧飒”,描绘出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夜晚景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第二句“门外白皑皑”,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洁白无瑕,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第三句“窗破何须补”
注释: 夜雪 夜冷无雪自开扉,天地冥冥静有辉。 莫学当年梅子咏,恐他持去织弓衣。 译文: 夜冷无雪自开扉,天地冥冥静有辉。 莫学当年梅子咏,恐他持去织弓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歌。首句“夜寒无雪自开扉”,表达了夜晚寒冷,但雪花仍然自行飘落,不依赖外界因素而自然形成的景象。次句“天地冥冥静有辉”,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星辰闪烁、星光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注释】 1. 雁迷天一色:天色昏暗,雁群飞过,一片漆黑。 2. 鸡唱夜方中:夜晚,公鸡打鸣报晓,此时正是深夜。 3. 客棹帆应重:客人的船桨声声,帆影重重。 4. 钟岳影:指山影。 5. 白昼宛疑同:白日里好像与黑夜一样。 【赏析】 《夜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命运的思考和感叹。首句“色换虚窗曙”,描写了夜晚的景象
《夜雪》 高楼千里雪,无处不知寒。 大漠穷阴合,胡天朔吹乾。 更稀沉夜漏,瓶冻怯晨餐。 独拥残灯坐,萧条戴鹖冠。 注释: 【高楼千里雪】:指夜晚的大雪覆盖了远处的高楼。 【无处不知寒】: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寒冷的。 【大漠】:这里代指荒凉的沙漠地带。 【穷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没有阳光照射。 【朔吹乾】:北方的冷风将大地吹得干涸。 【更稀】:更加稀少,表示时间已经深夜。 【瓶冻】
夜雪 六出寒花云外飘,天宫错落撒琼瑶。 群鸦乱噪笼烟树,孤鹤频惊带月潮。 茅屋一时成玉宇,曲蹊忽转起银桥。 围炉共酌金罍酒,独惜山中有采樵。 注释: 1. “六出”指的是雪花六种形态,通常指雪花的形状像花朵一样。 2. “寒花”指的是在寒冷中开放的花朵,这里可能是指雪花。 3. “云外飘”意味着雪花在天空中飘动。 4. “天宫”是神话中的天界,这里用来形容雪花的美丽和纯净。 5.
【注释】 1. 微雪落清晨:微雪,细小的雪花。清晨,指天刚亮的时候。 2. 和阳闿绮宴:和阳,温暖的阳光。闿,开张。绮宴,华丽的宴会。 3. 入暮复浓阴:入暮,日落时。浓阴,浓厚的云层遮挡了阳光。 4. 英英先集霰:英英,指雪花。霰,小冰粒或雨夹雪。 5. 梦回己丙夜:己丙,指冬至后的第二天,即腊月初二或初四。 6. 欣报飞霙片:欣,喜悦;报,传递;飞霙片,指飞下的雪。 7. 展转少停眠:展转
夜雪 稷雪终朝细洒徐,势添入夕遂瀌如。 漫空问到三更半,积地云将二寸馀。 佳景称怀宜约彼,初冬颙望幸酬予。 虽然所乐别有在,利麦祥占泛胜书。 注释: 夜雪:指晚上的雪。稷:地名,今属山西运城。终朝:整天。细:细小。洒:落下。徐:缓慢。势添:形势更加明显。入夕:入夜。遂瀌如:随即变成了大雪。漫空:满天都是。三更半:即半夜时分。积地:覆盖地面。云将二寸馀:云彩厚达二寸左右。佳景:美好的景色。称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远处优沾廑近微,中宵忽报细霙霏。 - 译文:远处的雪花飘落下来,近处的雪也显得有些稀疏。 - 注释:优沾(yòu jī),形容雪花飘洒的样子,优,形容词后缀,沾,动词后缀,意为轻轻落下。 2. 泽诚继曩利欣溥,冻不伤萌害应稀。 - 译文:大地滋润着庄稼,让它们茁壮成长,冻土也不会损害到幼苗。 - 注释:泽诚,即滋润土地,继曩利
夜雪 迩日春云散复凝,祥花入夕势旋增。 可能如愿忧差释,转觉延睋闷不胜。 岂为宜灯还助月,幸逢镂水更裁冰。 朝来积地刚馀寸,慰与愁兼景懒凭。 注释: 迩日:近日。 祥花:吉祥的花(指梅花)。 睋(qín):同“琴”,一种弦乐器。 宜灯:适宜的灯光。 镂(lòu)水:雕凿的水纹,指水面。 朝来积:早晨积累的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天写下的,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盼和对雪的喜爱。首句写春云散复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夜雪 燃脂小咏玉虫熬,银砌铺平报内曹。 二月纽芽迟北地,六霙融土即春膏。 无妨画许王家绝,讵必诗称苏氏豪。 独缱王臣尚于役,落兰应是满弓刀。 译文: 在深夜的寂静中,我独自品尝着玉虫熬,银色的地面铺满了雪花,仿佛是朝廷的命令。 二月的梅花已经开得迟了,而雪花融化后的泥土却如同春天的滋养物。 尽管绘画可以表现出皇家的尊贵,诗歌可以表达出苏东坡的豪放
【注】诘旦:清晨。明衣:皇帝穿的朝服。 畴人未报三分曙:天还未亮,天文学家还没有预报日出的时间。 常侍:中书省的官名。六出:指《周易》八卦中的“离卦”(离为火),六为上卦,下卦为坎卦,坎为水,故曰“离”上“坎”下,象离在上、坎在下,为“离卦”,故称“离”。 积玉栖鸳瓦:皇宫的宫瓦。 新英点凤柯:新长出的麦子像凤凰的羽毛一样,点缀着皇宫的宫墙。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注释: 过午布云同,入宵雪舞空。 喜真出望外,感亦切由衷。 无月铺阶白,有花卷烛红。 明当诣坛所,先沐帝恩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夜雪》一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过午布云同,入宵雪舞空。”描述了夜晚的天空景象。过午时,天空中开始飘落了雪花,它们在空中飞舞,仿佛在跳舞。这里的“布云”指的是雪花纷飞的样子,给人一种静谧而宁静的感觉
夜雪 入夕浓云布,中宵密雪霏。 光疑映月牖,响不动风扉。 那惜庭梅瘦,端欣陇麦肥。 明朝银色界,逸兴引遄飞。 译文: 入夜时,天空中的乌云渐渐布满了整个天际,深夜时分,密集的雪花纷纷飞舞。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仿佛与雪花相互辉映,形成一种奇妙的景象。雪花在空中飘荡,发出轻微的响声,但并没有打扰到室内的宁静。 我非常珍惜庭院中的梅花虽然已经凋谢,显得有些憔悴,但它依然傲然挺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此题要求考生对所给诗句进行逐句翻译和注释并赏析,这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解答时既要抓住关键词的意思,又要理解诗意,最后要能进行简要的赏析。第一句中“斗室香添小篆烟”的意思是:斗室之中,香气四溢,小篆之字仿佛有烟雾萦绕。“斗”是指方形的方斗,“香”是香气,“斗室”指方形的房间。第二句中“一灯静对似枯弹”的意思是:只有一盏孤灯在静静的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