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春夜漏永梦难成。寒透罗衾。 - 注释:深夜,时间过得很慢,我无法入眠。寒冷穿透了被子。 - 泪透罗衾。东风怊怅别离新。 - 注释:眼泪打湿了被子,东风带来了别离的消息。 - 无限衷情。谁识衷情。 - 注释:我心中充满了情感,但又有谁能理解呢? - 瑞炉香尽曙微明。窗外啼莺。 - 注释:炉中的香料已经燃尽,天边刚刚泛白。窗外有鸟儿在啼叫。 - 怕听啼莺
诗句释义: 1. “绘就罗浮绝世妆。” 描绘一幅美丽到无法比拟的画,如同罗浮山那般令人神往。罗浮山是广东韶关市南郊的一座名山,以山水秀美著称。这里使用“罗浮”比喻画作的美,突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 2. “客里流光。” 在异乡(客里)的时间流逝。这里的“流光”指时间如流水般快速消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3. “扇里春光。” 扇子中藏着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诗句释义: 1. 冷艳迎春独占先:形容梅花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盛开,显得格外鲜艳和突出。 2. 斜倚窗前:描述人物靠在窗边的姿态,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3. 斜对樽前:指人物面对酒杯的侧面轮廓,增添了一丝优雅的氛围。 4. 茜纱格子淡如烟:用“茜纱格子”来形容窗帘的颜色,而“淡如烟”则描绘出一种朦胧、轻柔的视觉效果。 5. 春在谁边:询问春天在哪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或疑惑。 6.
【解析】 此词是作者于乙卯年(1155)至丙辰年(1156)在临安任签书枢密院事时所作的咏物抒情小令。词的上阕写景,写景中寓情,下阕即景抒情,写景中寄情。“再拈”二字为全词定调,表明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思之作。 “花落春归意寂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起首三句写暮春时节,词人独坐闲斋,见窗外花红柳绿、春色已尽,于是触目伤怀、百无聊赖。“意寂寥”三字点出“寂寞”。这两句以景衬情
一剪梅 秋夜 雨后凉蝉隔院鸣。花影中庭。月影桐阴。碧天云断雁无声。闲里秋情。忙里秋心。虫语凄凉杂夜吟。几个黄昏。几处销魂。高楼归梦故乡人。无数寒砧。无限思寻。 注释: 1. 雨后凉蝉隔院鸣:雨后,凉爽的秋风使树上的蝉鸣叫;隔院,指庭院之间;鸣,发出声音。 2. 花影中庭:花的影子映在庭院里。 3. 月影桐阴:月亮的影子照在梧桐树的阴凉处。 4. 碧天云断雁无声:天空湛蓝,白云飘散
【注释】 1.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剪梅令》。 2.南枝:即南边枝条,指梅花。 3.澹欲无:淡如没有一般,形容梅花的清淡。 4.老树花疏:老树开的花稀疏。 5.泉石:指山水。 6.倪迂:指倪瓒。 7.林逋:宋代诗人林逋,字君复,后人称“和靖”,以隐居西湖孤山而得名。 8.参横:指星宿名参宿横在南方。参星,古时以之代表时间,这里代指夜晚。 9.绮:美丽的丝织品。 10.罗敷:指汉代女子罗敷
【译文】 一丸微月穿透黄昏,卷起帘子痕迹清晰。 划分炉火的痕迹,春归谁与我共享温存? 春瘦三分,人瘦三分, 柳花桃叶纷纷飘落。掩上门扉,收拾芳樽, 心中惆怅倚着罗屏,红字消魂香字招魂。 【注释】 1. 微月:微弱的月亮。 2. 黄昏: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3. 卷定:收起,关闭。 4. 划定:分出,明确。 5. 春归:春天回来,春天回到人间。 6. 试温存:享受温暖的时光。 7. 春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和作者思想的把握、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注释和译文,准确把握诗句大意,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思想情感,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第一句中“共谱哀梅绿笛腔”的意思是:我与你共同谱写了哀伤的梅花绿笛曲调。“共谱”即共同创作,“哀”是悲伤、忧愁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此题的答题步骤:①读懂诗词,把握诗中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理解词句的含义及作用。②结合题目的要求,注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形象、意境、结构、技巧等不同的角度鉴赏作品。③品味语言,注意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鉴赏作品。分析时要注意诗句的意思、诗句的字数,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一道银墙界粉真”,意思是:一堵银墙将真粉画分隔开来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词,全篇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相思之苦。 上片起首三句,是说:自己拨弄着香弦弹奏紫檀琴,曲调是向谁弹奏?泪水是向谁流下?蜀茶花底下,那红色的栏杆,是为自己、为伊人所建,还是为他人所置,这又使人感到难于抉择。“去为谁”“住为谁”,表现了词人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前两句,是说:不施脂粉的双鬟垂落,春也阑珊;人亦如此,憔悴不堪。后三句,是说: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