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折杨柳 上马弄鸣镝,折杨临广陌。 控君紫游缰,借问此何适。 东征羽檄来,西塞衅还开。 推毂非虚礼,安危仰隽才。 君才健以隽,属国知声闻。 会系五单于,分茅绾金印。 寄言得意时,勿忘此杨枝。 杨枝春自绿,君意岂参差。 注释: 折杨柳:指送别友人。杨柳是春天的象征物,折柳表示送别,因此杨柳常常作为送别的代名词。 上马弄鸣镝,折杨临广陌。 控君紫游缰,借问此何适。 上马弄鸣镝,意思是骑在马上挥舞着武器
诗句释义 1 何处垂杨柳:这句询问的是杨柳的出处,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景色的好奇和向往。 2. 边城万里天:描绘了边城的辽阔景象,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遥远。 3. 青飘云外湿:形容杨柳的颜色如同青色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4. 翠压雾中鲜:用“翠”字来形容杨柳的色彩鲜艳,“雾中鲜”则暗示了环境的湿润和朦胧。 5. 粉黛愁霜落:这里用“粉黛”指代女子
高启的《折杨柳歌词二首》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其中“高枝拂翠幰,低枝垂绮筵”这两句诗尤为引人注目。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释义与翻译: - 高枝拂翠幰:形容树木的高枝条如同绿色的帷幔轻轻覆盖在华丽的车上。 - 低枝垂绮筵:形容树木的低枝条像是精致的丝织品,垂下如装饰华丽的宴席。 - 春风千万树:春风中吹拂过的每一棵树都显得生机勃勃。 - 此树妾门前
折杨柳歌词二首 江头横吹悲,北客休南去 闻道武昌门,愁人无别树 高启,明朝著名诗人,其作品《折杨柳歌词(二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之苦与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下是对其诗词原文、译文注释及作品赏析: 诗词原文 江头横吹悲,北客休南去。 闻道武昌门,愁人无别树。 译文注释 1. “江头横吹悲”:江头,即江边的渡口或港口;横吹,是一种古代管乐器,此处指吹奏横吹乐器的声音
折杨柳歌五首 第一折杨柳 左手执大弓,右手结软辔。抽出腰间刀,深深勒燕山字。 注释:左手握着强健的弓,右手系着柔软的缰绳。抽出腰下的佩刀,深深地刻上“燕”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勇士在燕山脚下准备战斗的场景。他左手紧握强健的弓,右手握住柔软的缰绳,象征着他的决心和勇气。腰间的佩刀深勒燕山字,象征着他对敌人深深的仇恨和决心。 第二折杨柳 左手把强弓,右手结柔辔。抽出腰间刀,深勒燕山字。 注释
折杨柳歌五首 白羽照秋月,丽服明春风。 朝来试马蹄,踯躅垂杨东。 注释:白色的羽毛映照着秋夜的明月,华丽的服饰在和煦的春风中显得格外鲜艳。早晨,我试着骑着马儿奔驰,来到了杨柳依依之处。 译文:白色的羽毛映照着秋夜的明月,华美的装束映衬着春天温暖的阳光。清晨,我骑上马儿奔跑,来到了杨柳依依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骑马驰骋于春日里的景象。诗中“白羽照秋月,丽服明春风”两句
【注释】: 南涧:南边的山涧。 龙出渥洼中:指汉武帝时,天降神龙于池中。 万人皆辟易:指汉武帝时,有一人见此情景,吓得后退数步。 【赏析】: 这是一首咏马的诗。诗人通过写“放马在南涧”这一动作,生动描绘了一匹骏马在主人面前自由奔跑、驰骋的情景。诗的前二句以动衬静,以“折杨柳歌五首”来烘托马的欢快、矫健。诗的后二句,以“龙出渥洼中”来渲染其神采飞扬,气势不凡。最后
注释: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河南:指南方地区。 杨柳郁森森:形容杨柳茂盛的样子,郁森森形容树木茂密、高大。 蕃汉: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 二域:指南北两个地区。 春风无两心:春风没有两样的心,即春风不分民族,都给两地送去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杨柳"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杨柳繁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南北地区的杨柳风貌
【注释】折杨柳:古时男女相送,折柳枝表示惜别。 直路:指正道或正街。西北驰:指往西北方走。 不可见:看不见郎。 折尽:折去,折断。 门前枝:指门旁的杨柳树。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家住杨柳之下,每日望郎不见,于是折了门前的杨柳,以示相思之情。此诗表达了一位闺中女子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折柳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女子对远人的思念之苦
折杨柳 艳阳二三月,杨柳枝参差。 每逢双燕子,忆得别君时。 译文: 艳丽的阳光下,杨柳树开始抽出新芽,树枝参差不齐。每当看到成双的燕子飞过,就会想起离别的时刻。 回忆起离别的时刻,我送给你一件珍贵的珊瑚枕头作为纪念。你将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知道会有谁来照顾你的床铺呢? 越地的妇女温柔如绵,吴地的妓女情感似纸。但你的心志不在此,就像吹散的水花一样四处漂泊。 前些日子父亲来信说,你去淮北游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