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译文】 河边的柳树只剩半截,多为行人赠别时折下。羌人不知萧瑟已至尽头,在明月中吹响笛声作别。 [注释] 河桥:指黄河边上的桥梁。折杨柳:折柳相赠。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以此开篇。 羌虏: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一个贬称。 萧索:凄凉冷落之意。 向:对着、吹奏之意。 【赏析】 《折杨柳》是一首乐府旧题,多写离别之情。此篇为送别之作。首句点明季节、地点和人物,“折杨柳”三字交代了送别的场景
折杨柳 别时曾一折,羌管不堪听。 愁锁眉同翠,娇回眼共青。 征途悲雨雪,古驿望流星。 却恨飞空絮,随波化作萍。 译文: 离别之时我曾亲手折断了柳枝,那羌笛的悠扬之声已无法让我平静倾听。 忧愁如同眉毛一般紧锁在眉间,眼神中流露出的柔情似春日里的翠绿。 她娇美的面庞和流转的眼眸交织在一起,宛如夜空中的星星和流星。 然而我深深怨恨那些飘飞的柳絮,它们随风漂泊,最终化为无根的浮萍。 赏析:
【注释】 《阳关》:古代送别歌曲,多用“阳关三叠”的曲调。《阳关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柳:杨柳。垂丝:垂杨(柳树)。君:指送别的地方的人。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中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的风格见长,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全诗以杨柳和飘荡的杨花作比喻,写离情别绪,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首句“昔攀垂柳唱《阳关》,柳复垂丝君未还”
折杨柳 燕羽差池衔泥巢,双栖复双飞。折杨柳,郎去茂陵游,还忆闺中否? 注释与赏析 1. 燕羽差池 - 燕子筑巢的精细:燕子筑巢时,羽毛的搭配非常讲究,确保巢的结构既稳固又能适应环境。燕羽的差池可能意味着燕子在筑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瑕疵或不协调的地方。 - 象征意义:燕子作为候鸟,经常在春天迁徙。它们的飞行路线和筑巢行为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 2. 衔泥巢画梁 -
折杨柳歌 幽兰生谷中,亦知候春阳,独秀含清风。折杨柳,芳馨终自持,纫佩待欢取。 注释:幽兰生长在山谷之中,也知道等待春天的阳光,独自盛开着,饱含着清新的气息。折下杨柳枝条,它芬芳的香气最终还是能自己保持,佩戴着它的人等待着与心爱之人的快乐时光。 赏析:本诗以幽兰的生长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通过“亦知候春阳”一句,展现了幽兰花对于春天的到来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期待。接着
【注释】 宝镜:指铜镜。久不磨:指长时间没有擦拭。荧荧:形容灯光微弱,这里比喻铜镜中的自己形象模糊不清。折杨柳歌:出自《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郎的诗。宁复论妍丑:意思是又何必去评论谁美谁丑呢?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怀念之情。她用“宝镜”自比,以镜子不擦为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安;而以“折杨柳”自比,则暗含了她对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
折杨柳歌 昨天看见花开放,今天花儿已经凋谢,独自在树下徘徊。折下柳条,时间就像流水一般逝去,美好的时光岂能长久。 注释:昨日看花开,今日花已披,苦心独徘徊。折杨柳,流光如逝波,韶华讵能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看到花朵盛开后,发现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然后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折柳和流光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注释】 折杨柳:即折柳赠别,古代风俗。古人在送别时常用折柳枝来表示依依惜别之情。“恨杀”,恨到极点。“管离别”,是说柳条的柔韧可折,能表达别离的痛苦。“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君”指对方。“艳阳月”指美好的春光。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以柳作比,抒发了深深的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比喻,使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句“恨杀城南柳”,写送别之际,不忍看到垂柳依依
折杨柳 送客灞陵桥,娼楼雪未消。 当垆年少女,十五正娇娆。 柳叶如垂手,杨枝似舞腰。 相看不忍别,折赠最长条。 注释: - 灞陵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灞桥区,是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重要通道。 - 娼楼:古代妓院。 - 当垆(lú):指在酒馆里卖酒的女子,垆是指放置酒坛的矮台。 - 十五年:十五岁。 - 柳叶:杨柳的叶子。 - 垂手:下垂的手,比喻柳叶细长而柔软。 - 杨枝:杨柳的枝条。 -
【注释】 折杨柳:即《折杨柳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中收有此篇。这是一首表达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诗。隋堤:即隋炀帝所建之汴河堤。柳:指杨柳,这里代指征人。长条:细长柔韧之物,这里指柳枝。大道:大路。丝阴:树阴。流水去:指流水带走了柳影。带影:柳叶随风摇曳,似影子随水流而去。春还:春天回来的意思,这里指春天过去。翠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颜料,这里指妇女。朱颜:指脸色,这里指女子。日暮: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