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折杨柳 榆塞年年别,兰闺空复春。东风不相识,杨柳满河滨。 弄色黄金嫩,飘花白雪新。折来双泪落,遥寄玉关人。 注释: - 榆塞年年别:榆塞是边关之地,每年春天都会分别。 - 兰闺空复春:女子的闺房中虽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但她们却只能在闺房内度过。 - 东风不相识:春风对榆塞的离别毫无感觉,仿佛从未经历过离别。 - 杨柳满河滨:河边的杨柳枝条被风吹得四处飘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 -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前四句写柳、楼,后四句写泪、愁,全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1) “折杨柳”是古代一种离别习俗。古人有折柳赠别或折柳自别的风俗,以寄哀思。诗人通过折柳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垂柳挂江头”一句中“江头”点明地点,“垂柳”点出时令和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 “朝朝上绮楼”中“朝朝”表明频率高,“绮楼”指华丽的楼台,表现了送别的时间之长
折杨柳曲 杨柳何青青,春风拂长路。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 注释: - 杨柳:柳树。 - 青青:指颜色青翠。 - 春风拂长路:春风轻拂在漫长的路上。 - 朝:早上,早晨。 - 暮:傍晚的时候。 - 南北:指南北方向,泛指无论在南方或北方。这里用来比喻行人的来去无常。 - 已:停止的意思。 - 折:剪断。 - 可怜:可惜。此处形容柳枝柔弱,不堪折断。 赏析:
诗句原文: 青青夹道傍,垂柳复垂杨。 飞花乱飞絮,自折还自伤。 征夫归未得,贱妾梦空长。 更听吹横笛,谁不泪沾裳。 翻译解释: 在春天的日子里,道路两旁的杨柳低垂着,随风轻摆,像是在跳舞。飞花和飞絮在空中飞舞,让人感到有些凌乱。自己忍不住折下一枝柳条来抚摸,却又因为自己的无力而感到悲伤。远征在外的士兵还没有回来,我这样的小妾只能在梦中期待他们早日归来。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横笛声
折杨柳歌 阿母遣女织,织作嫁女衣。 嫁衣色已变,嫁女定几时。 注释: 1. 阿母遣女织:阿母指母亲,遣女即让女儿去织布。 2. 织作嫁女衣:用织好的布做成嫁女儿的衣服。 3. 嫁衣色已变:嫁出的女儿,衣服颜色已经改变。 4. 嫁女定几时:《诗经·邶风·燕燕》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女子出嫁,就要到丈夫家里去,这是古代的风俗。 赏析: 《折杨柳歌》,一首表现古代妇女生活情感的诗歌
【注释】 饮:吃。马孟津:古地,今属河南省孟县西,为黄河渡口。 虏儿:指胡人。汉歌:汉乐。 不识:不能识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作。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即“饮马孟津河”,河水冻结了。次句写虏子(即胡人)听汉歌时的情形,他们听不懂歌中的意思。全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译文是:饮马于孟津渡口,黄河水已结冰。胡人不懂汉歌,不知其中含情。
【注释】 妾心如鸟飞,飞傍郎身转。 飞得到咸阳,郎又往沙苑。 译文: 妻子的心像鸟儿一样飞翔,在夫君身旁旋转。 飞到咸阳后,丈夫又前往沙苑。 赏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妾心如鸟飞,飞傍郎身转"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就像鸟儿依恋主人一般。她时刻都关注着丈夫的行踪与安危,即使身处异地也不忘他。而"飞得到咸阳,郎又往沙苑"一句
【注释】 ①折杨柳:古乐府《折杨柳行》有“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的曲调。 ②欢边:即欢乐的地方,这里指送别之地。 ③绾别离:即结为夫妻的意思。 【赏析】 这首五绝是写女子送别情人时,因见杨柳而想到离别的痛苦。 首句写杨柳树,以柳叶茂盛衬托离别之苦;第二、三句写女子送别之情,用“爱绾别离”四字概括,既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之情,也表明了女子的坚贞。此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折杨柳 灵州城下柳,多被官军窃。 犹馀拂地条,更苦行人折。 无复眼窥春,不见花飞雪。 今君赴玉关,将何赠离别。 注释: 1. 灵州城下柳:灵州城的柳树。 2. 多被官军窃:被官府的士兵偷走。 3. 犹馀拂地条:仍然有柳枝垂在地上。 4. 更苦行人折:更让人痛苦的是人们被迫折断这些柳枝。 5. 无复眼窥春:不再能够看到春天的景象。 6. 不见花飞雪:不再能够看到花瓣飘落如雪。 7. 今君赴玉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含义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折杨柳”:即《折杨柳》曲,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调名。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边楼夜笛吹霜月”一句是说,戍楼上的军号在霜月清冷的夜晚吹响。“玉门杨柳边人折”一句是说,玉门关外杨柳岸边有人折柳寄情。“长条短条系相思”两句,言折了柳枝,用丝线系着,思念故乡的人。“故园东风莺啭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