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隋堤柳,长条大道间。
丝阴流水去,带影逐春还。
妒眉销翠黛,听笛损朱颜。
日暮行人尽,思君可重攀。
【注释】
折杨柳:即《折杨柳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中收有此篇。这是一首表达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诗。隋堤:即隋炀帝所建之汴河堤。柳:指杨柳,这里代指征人。长条:细长柔韧之物,这里指柳枝。大道:大路。丝阴:树阴。流水去:指流水带走了柳影。带影:柳叶随风摇曳,似影子随水流而去。春还:春天回来的意思,这里指春天过去。翠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颜料,这里指妇女。朱颜:指脸色,这里指女子。日暮:傍晚。行人尽:天已黑了。
【译文】
隋文帝修建的汴河堤上不见杨柳,只有柳树枝条在大路上。
柳荫下流水带走了影子,柳叶随着春光回来。
嫉妒的女子抹去了眉毛,听笛声也损害了她的容颜。
傍晚时行人都已走尽,思念你我还能再攀亲吗?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怀念之情。全诗从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着笔,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首句“不见隋堤柳”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季节。隋炀帝为了游玩,命人在汴水边筑起一道长长的堤坝,这就是隋堤。《乐府诗集》中就有《折杨柳歌》,这首小诗就是沿用这个题目,抒发思妇对丈夫远征不归的怨情。隋堤,即隋炀帝所筑之汴河堤。柳,这里代指征人。长条:细长柔韧之物,这里指柳枝。大道:大路。丝阴:柳树阴,这里指柳荫。流水去:指流水带走了柳影。带影:《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之子”,即子之,即男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窈窕”是指美丽、贤惠的女子。这里指女子。春还:春天回来的意思,这里指春天已经过去了。
次句“妒眉销翠黛”承上句而来,写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态度。翠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颜料,这里指妇女。朱颜:指女子的脸色,这里指女子。这里以女子的嫉妒心理作比,说明她多么希望丈夫能留下。这两句写得很形象生动。女子在丈夫远走之前,总是要描眉画黛的,可是现在丈夫一走,她连画黛的心思都没有了,可见她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三、四两句“听笛损朱颜”承接上二句而来,写女子听到笛声之后的反应。朱颜:指女子的脸色,这里指女子。日暮:傍晚时分,这里指天将黑之时。这里用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来衬托出女主人公的愁苦心情。行人尽:天色已晚,人们都已经走了。这两句写得很明白。因为天黑了,所以人们也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还在凝望远方的路上发呆。
最后两句“思君可重攀”则是女子内心的直接表白。重攀:《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里是说即使不能见面,也要像《木瓜》诗里说的一样,永远把对方放在心上。这里用反问语气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深。
全诗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出发,以景托情,以动衬静,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