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解析】 此词是一首题画词,作者通过描绘竹林宴坐图的景物,表达了词人的闲情逸致。 第一句“生绡滑笏”,写画面中人物形象。生绡即薄纱,滑笏即笏板,指画中的主人公手持笏板,身着轻薄纱衣,在竹林间漫步。第二句“是谁描取”,写竹叶的形态特征。翠鸾烟锁,形容竹叶青翠欲滴,宛如翠鸾展翅飞翔。第三句“石径荒芜”,“独结团蕉”两句,写竹林环境。石径荒芜,独树一帜(独自结着团蕉),意谓竹林中无人问津
【诗句释义】 1. 秋波媚:秋波,指秋天的波光。媚,这里指美景。全诗以“秋波”为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 故里归心寄扁舟:故乡,家乡;归心,指思念故乡的心情;扁舟,小船。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 3. 旅舍暂淹留:旅社,旅店;淹留,停留。这里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暂时停留的感受。 4. 寒灯挂壁,破窗鸣纸,一枕乡愁:寒灯,指夜晚寒冷时的灯光;破窗,窗户破损;鸣纸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注意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法曲献仙音”,侧帽寻花,单衣试酒,共作中吴吟客。此句是说诗人自己与朋友在杭州饮酒赋诗,抒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折柳歌残,剪灯人杳,奁中剩留词笔。”这是说诗人在离别之时,将离别之痛化作词作,赠予了友人。 “记赠我,云蓝句,生香遍瑶席。”这是说诗人的词作被友人所珍藏,并被传颂,让整个筵席都弥漫着芬芳的气息。 “念岑寂”
诗句: “漏静灯残酒欲消。” 译文: 夜深人静时,一盏灯即将燃尽,酒杯中的酒液也快要消失。 赏析: 《浣溪沙》是宋代著名词人晏殊的作品,这首词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孤寂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上片“漏静”与“灯残”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渲染了深夜的静谧;“酒欲消”则是主人公内心孤独、寂寞情绪的体现,同时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下片“孤篷泊处”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感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任扬州通判时,与汪经芸、沈方谷相晤,感怀身世而作。词中抒写得是宦海沉浮、人生无常的感慨:当年金榜题名,今日漂泊天涯;昔日同游园林,今朝相逢雨雪。全词以梦为线索,以今昔对照,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感情。 上阕起首二句,追忆当年与朋友在京城相聚,同赏春色,同乘香车。“仙云”“芳堤”“东华”,描绘出一幅繁华热闹的春景图。“箫韶声里,玉漏远穿花”
【注解】: 清醑:清香美酒。 曾记拥炉深夜语:曾记得我们深夜里一起围炉而坐,谈心说笑。 剪了兰釭:用剪刀剪掉了装饰着兰花图案的灯罩。 凄凄:形容声音或风声等冷清、哀伤的样子。 蘋花江岸:指岸边长满浮萍的水边的景色。 回首红楼香梦远:回想起从前我们在红楼上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在却只能在梦中回忆。 野艇黄昏:在黄昏的时候乘坐野艇。 竹栅寒潮正断魂:寒潮来袭时,竹栅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和孤独。 【翻译】
尚湖小景不须多。 湖上山房映碧罗。 绿杨烟雨隐渔歌。 翰墨谁如鸟目好,香茶清供伴吟哦。 蓝田辋水比如何。 翻译 尚湖的小景色不需要太多的装饰。 湖上的山房映照着碧绿色的湖水。 在绿杨的掩映下,烟雾缭绕,隐约传来渔歌。 谁的书法能如鸟眼一样清晰,香茶清供,陪伴着吟唱。 注释 尚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王石谷:明代画家,字德甫,号述庵、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 虞山枫林图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全诗共六句,其内容大意如下: 望苍崖、丛篁古木,翠微占断尘境。 茅柴缚取三间屋,屋外别开菭径。 春欲醒。 爱么鸟啼时,满地梨云冷。 几枝疏影。 看残雪园林,嫩寒篱落,此意有谁省。 溪桥远,正值杖藜人并。 寻诗还共清兴。 琴原药录编排就,更好试香分茗。 书馆静。 应笑我、年年孤负江乡景。 水昏烟暝。 待办得棕鞋,携来蛮榼,隔柳系孤艇。 注释: - 苍崖:指高大的山崖
翻译 端午前三天将返回吴淞,给我的子女们示存、适庭、汉倬、肃徵。 银塘、楝花风定,阴阴翠叶如许。 月光泉社里联吟惯,小别也成凄楚。 相送处,怕一剪烟帆,便见矾清树。 故乡延伫。 想悬艾帘栊,澡兰庭院,谁与共芳序。 垂杨岸,还忆寻春前度。 分襟泪点轻注。 天涯重见无多日,又写江郎恨赋。 情最苦。 是两桨寒潮,催送斜塘路。 匆匆款语。 约置酒弦诗,移灯读画,再听小楼雨。 赏析
东风第一枝 从龙潭渡江夜半至真州 东风拂面,轻纱帘卷,茶香四溢。夕阳斜照,江豚跃浪,渔火点点。江边古渡,轻帆如箭,已近傍龙潭古戍。 小市犹开,客来烹藜炊黍,欢聚一堂。幸与东吴俊侣相聚,共赋凌云之志。春城隐约,觚棱高耸,隔烟平楚,美景如画。 乘流东去,期待翠羽声声,似绿杨清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