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注释】: “剔银灯”三句:意思是,慈亲已头白如银,独自在深夜听那蟋蟀的鸣声。“残蛩”,指蟋蟀。“织”,纺织,织布。这两句写诗人对母亲年老多病、孤独凄清生活的关切。 “一纸书回”三句:意思是,从远方寄来的家书让诗人泪下如雨,他不知远在天涯的母亲是否安康,只盼望她的消息能早日传来。“寒沙暗壁”,意思是说,在寒冷昏暗的墙壁上,可以见到那些被冬风刮走的雪花
【注释】 剔银灯:用银烛照明。剔:挑亮,点亮。银灯:即银色的灯笼。其一:第一首。袅袅蒹葭波起:形容水边芦苇摇曳的景象。蒹葭(jiānjiā):一种水生植物,也写作“蒹”。袅袅:形容轻缓、缓慢的样子。波起:水面泛起波澜。客子:旅客。斜舣(yǐ):停船靠岸的意思。 隔竹茶樯,横桥酒店,几点微明小市:隔着竹林,可以看到渔船桅杆;横着的桥上,有一家酒楼。 篷窗雨细:篷窗下细雨绵绵。 伴山鬼、纵横清泪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念奴娇·双白堕》。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注解: 秋霁 题查药师锄菜图 矮幅藤溪,倩翠墨匀来,染遍幽景。 叶落荒陂,烟寒老圃,望中碧蔬绿径。 短衣掩胫。 自携鸭觜金锄冷。 趁野兴。 底用园官,相送作芳饤。 江国久别,区芋耘瓜,几时归寻,湖上清境。 挂轻帆、横云路近,好来同放采莼艇。 还摘露葵供说饼。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矮幅藤溪,倩翠墨匀来,染遍幽景。 -
【注释】十载:十年;壈坎:坎坷不平;冷焰:指灯火昏暗,象征凄凉;西窗雨暗:西窗下细雨蒙蒙。 【赏析】《剔银灯·十载吟诗看剑》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写景抒怀,以景寄情,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苦情怀。 上片起笔即点明词人“十年读诗、十年看剑”的豪迈情怀。接着以天涯坎坷比喻词人的仕途坎坷,破驿长亭、荒祠故国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结句点出西窗下的细雨,暗示词人心中的凄怆与孤独。
解连环 竹西遇陆南芗,以《白蕉词》见示,声情妍婉,当与张蜕岩相上下,不啻贻我青玉案也 平湖渺矣。 是烟波深处,地连谷水。 恨一棹、未访高门,赖小令长笺,妙参词旨。 何意相逢,却正在、红桥花底。 喜开尊清话,剪烛题襟,客里风味。 还贻白蕉旧制。 笑搓酥摘粉,总涉浓丽。 谁得似、投劾归来,托渔弟樵兄,共写幽致。 只我征帆,待遥溯、潞河云霁。 拟他时、夜窗听雨,和吟重记。 【注释】 ①《白蕉词》
【解析】 本诗的注释: 1.昨夜鲤鱼风起,轻寒初到衣棱。——形容昨夜的风很冷。 2.十年身世感飘零。——作者自指其十年的仕途生涯。 3.高堂双鬓白,客舍一灯青。——作者自指其年迈的父母,在客舍中孤独地守候着自己。 4.梦到横云山下,小桥流水柴荆。——梦中回到了故乡。 5.故园虽好有谁耕?——家乡虽然美好,但又有谁来耕种呢? 6.雨荒松叶径,秋老菊花塍。——秋天的雨水使松叶凋败,菊花被秋风摧残。
这首诗的标题是“解佩令 泊淮关”,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和思念之情的词。下面是逐句的注释: - 残钟微度(1):“钟”指的是钟声,“微度”是指声音微弱地传来。这里描述的是淮河边上的景色,钟声与哀笳(即悲伤的笛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哀笳微度:“哀笳”指的是悲伤的笳声,这里指吹箫者在吹奏悲凉的曲子。 - 更清淮、数声柔橹:“更”表示更加,这里用来加强语气;“清淮”指的是清澈的淮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渡江的所见所感,以及在红桥附近的一段生活情景。 首句“乘风渡江,泊竹西城外,灯火微茫,偶闻弦管作”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长江,停靠在竹西城外的情景。这里的“乘风”和“泊”都表达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而“灯火微茫”则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偶闻弦管作”意味着诗人在江边偶然听到了音乐声,这为整个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第二句“初月涵云,虚沙齧浪
【注释】 1. 丁丑:农历正月初一,即上元节。 2.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称灯节。 3. 官梅亭:官署里的梅花亭。 4. 翠华:唐玄宗所乘之车。 5. 邗沟:古运河名。 6. 运使:官名,指漕运使。 7. 茂苑:地名,在今四川成都市。 8. 绮筵:华丽的筵席。 9. 湘箔:一种帘子。 10. 梅萼(wēi)香浅:指梅花初开时,萼片含苞待放的香气还较淡。 11. 琴书:指琴和书。 12.
【注释】 西河、同吴廷韩由㟙山河还至历下亭:作者在济南时所作。㟙山,即章丘县的西山。 晚荷已尽,芦花翛然:指秋天来临了。 寒露后三日也:秋露过后第三天。 闲窗寂,不耐新愁卧病:形容心境凄凉,无心赏景,只好卧病。 相劝访秋行:互相劝勉去赏秋景。 红衣冷。薄霭不沾明镜:形容秋色凄迷,如霜降后的衣服一样寒冷;而薄雾笼罩在湖面上,如同没有阳光的镜子一样暗淡。 薄霭(ài):淡淡的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