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诗句解析: 1. “小屏山” - 指的是屏风上的山,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的一角。 2. “有华镫作证,佳会涤愁颜。” - 华灯作为见证,美好的聚会可以驱散忧愁。 3. “软语春秾,幽欢梦怯,谁料丝续芳莲。” - 轻柔的话语充满春天的气息,幽静的喜悦让人在梦中感到害怕,谁能想到这丝线能延续到芳香的莲花上。 4. “尽偎傍低鬟倦黛,回一笑帘外噤啼鹃。” - 她靠在屏风旁,低头整理发髻,露出疲倦的眉毛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一萼红 题雨生都督双湖夫人画梅楼双照。” - “一萼”指梅花的一朵。 - “雨生”可能指作者,也可能是对某位名叫雨生的人的尊称。 - “都督”、“双湖夫人”和“画梅楼”指的是一位名叫雨生的都督和他的夫人共同创作的一幅梅画。 - “双照”暗示画中有两个人同时出现的情景。 2. “唤春魂。倩罗浮枝上,翠羽下仙云。” - “唤春魂”意味着唤醒春天的灵魂。 -
绿重重。倚珠帘十二, 蝶梦护轻阴。 名士无多,美人不再, 芳树啼上春禽。 更何处、香霏绮阁,只一番、 浓睡怯寒衾。 桃李漫山,嫣然一笑,雾縠云襟。 应恨杜陵无句,算石湖能赋,玉局曾吟。 舞罢添娇,酒消留艳,清泪弹到更深。 又斜隔、银灯微月,悄无人、移影荡柔心。 最是相思万种,弄玉风林。 1. 诗句解读: - “绿沉沉”描绘了海棠花的浓郁色彩及其带来的深沉感。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重点字词赏析和句子赏析。解答本题时需要对诗句进行解释,并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1)“夜迢迢。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这两句写离别之时的情景。“夜迢迢”是说夜晚很长,而此时正值中秋之夜,所以“夜迢迢”也暗示了离别之期。“趁香初酒半”是指两人刚刚举杯畅饮,还未到尽兴的时候,“添烛倚红箫”则表明在月下相拥共度良宵,以箫声为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调。 (2)“冷黛镌颦
诗句 - "忆年时,对金盘簇燕,良久隔天涯。" - "燕树凄迷,蒿云迢遰。" - "缄札空写相思。那曾料、今年春好,把吟袂,刚及看梅期。" - "佛火青边,夕阳红际,携手同归。" - "归去更劳投辖,又吟朋远迓,芳酒同持。" - "新月当阶,华灯欲试,堪悲昨岁伤离。" - "便堪傲,幽吟杜老,望西蜀、空寄草诗。" - "举哀对尊前剧谈,却忘归迟。" 译文 回忆当年,我对着金盘中的燕群
一萼红 · 风菱 【注释】:指江乡。有一绳斜界,采采水中央。鞋角同尖,弓腰比曲,青翠堆满筠筐。 趁秋老、风檐高挂,任儿童、谗口不教尝。几日西风,销磨玉质,干透琼浆。 看取晶盘盛到,似瘦来家令,老去秋娘。面目虽皴,腰肢尽细,多少余味包藏。 还自笑、形骸槁木,论风调、与尔最相当。但博饶甜作相,休惜年光。 【译文】: 指江乡。有一绳斜界,采采水中央。鞋角同尖,弓腰比曲,青翠堆满筠筐。 趁秋老、风檐高挂
一萼红 · 秋海棠 太凄然。是谁家紫玉,埋梦古墙边。剪蓼分根,揉绒作叶,消受荒月凉烟。 枉丹染、蜀鹃恨泪,问旧井、谁觅丽华钿。薄质桃花,小魂豆蔻,楚楚娟娟。 一样天生丽质,妒华清春醉,绮烛么弦。露夜零蛩,风晨冷蝶,还肯来与相怜。 苦难乞、东皇赐宠,有怨女、抱病负髫年。试看灵芸玉壶,剩唾红嫣。 注释: - 太凄然:非常凄惨。 - 是谁家紫玉:是谁家的紫玉?比喻女子。 - 埋梦古墙边
诗句翻译 1 恁凄清。 你显得多么凄凉。 2. 把初红晚绿,低诉一声声。 将初生的红色和终将枯萎的绿色低声细语地诉说。 3. 檐角天高,帘心梦短,谁伴秃管疏檠。 屋檐高耸入云,梦中时间短暂,无人陪伴这孤独。 4. 便绝到、黄河远上,恐绛树、不复在旗亭。 即使到达了黄河的尽头,恐怕那如绛色般的树不再出现在旗亭中。 5. 若问愁侬,艳辰娇夕,也值惺惺。 如果你问我的忧愁,那么即使是美丽的早晨和傍晚
【译文】 最难堪,战风梧雨竹,萧瑟似茆庵。病榻秋深,吟灯夜寂,故人书递江南。便那时、芜城春好,吊烟花、隋苑共停骖。携燕寻诗,贴莺买醉,但把愁谙。一自囊琴还海,几云遥望浦,天阔看岚。鬓换苍痕,曲翻红怨,已如老去何戡。问一段、玉钩斜路,敢霜华、催瘦柳毵毵。漫忆城西禊序,佳日重三。 【注释】 ⑴得阮梅叔书:得到阮友的信。 ⑵倚此代答:用这首诗代回信。 ⑶最难堪:最令人感到难耐的。 ⑷战风梧雨竹
【解析】 此题的考点为诗歌内容理解类试题,解答该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境意识与文本意识,能借助课内外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本道高考题主要考查的是“诗词曲赋”中的“诗”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默写、评价和探究诗词。 “絮花高”,形容梅花开放时飘落的柳絮像飞絮一样。“正双襟绒褪,经岁系红销”,指梅树枝条上结着红色的梅花。“来共春愁住,和侬约帘幕,沈碧无聊。”指梅枝上的红梅与诗人相伴度过漫长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