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诗句】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译文】 在缑山脚下有一处茅屋,我常常在那里居住。我特别熟悉那里的云雾。 【注释】 缑山: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市,是古代著名的山峰之一。 王处士:指王隐,东汉时隐士。 黑石谷: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西南,以盛产煤炭著称。 隐居:远离尘世的静谧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与追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王处士在黑石谷隐居时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缑山夜月》中的前半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注释:在这里,李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他选择了一个靠近中岳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草堂,这里的环境充满了绿色植被和流水的声音,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把这种生活状态称为“水木兴”。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终南山草堂所作,表现了作者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情怀。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注释】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为中国古代五岳之一。双峰:指两座山峰并排耸立。草堂:指作者隐居之所,即今西安长安区的草堂寺遗址。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注释】收敛行踪,回到田野之中;心境宁静,与世俗之人告别。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注释】白天返回草堂休息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余。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译文: 在楚国的寺观中,璋上的法师发誓要书写一部所有的经书,他希望这部经书能够达到一万卷之多。于是他挥动笔墨,将林间的鹊飞鸟惊起
注释: 1.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在寻阳郡(今安徽安庆)以南的南李处士的别业。处士,古代对未做官的人的称呼。 2. 先生近南郭:指诗人自己住在南面城郭附近。 3. 茅屋临东川:茅屋位于东面的河边,也就是靠近东边的地方。 4. 桑叶隐村户:桑树的叶子遮盖着村庄的门扉。 5. 芦花映钓船:芦苇花飘落在渔船上,形容水乡景色。 6. 有时著书暇:有时候闲暇的时候会写书。 7. 尽日窗中眠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在南池边过夜,思念着王屋山中那片青翠的竹林。 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 夜晚在池边躺着,烦恼暑气无法消除,头发未梳,衣服未洗。 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有时清风拂面,仿佛是传说中的仙人降临。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 天气晴朗,云雾消散,雨水洗涤后的月光更显清新。 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公务繁忙,时间总是不够用,道家的书籍也日渐蒙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以下是对《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的逐句翻译和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翻译和注释: 1. 佐郡已三载:担任官职已有三年。 2. 岂能长后时:我怎么能长久地留在后面。 3. 出关少亲友:离开了家乡,朋友很少。 4. 赖汝常相随:依靠你常常陪伴。 5. 今旦忽言别:今天早晨突然要分别。 6. 怆然俱泪垂:悲伤到了流泪的程度。 7. 平生沧洲意:一直以来对沧洲(指隐逸之地)有深厚的感情。 8.
【译文】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野外的寺庙里,我暂且解鞍休息。偶然遇到法华寺僧人。 打开大门面对西岳山,石壁青棱层叠。 竹林间小路长满厚苔,松树门旁缠绕紫藤。 长长的走廊陈列着古代壁画,高高的殿堂悬吊着孤灯。 五月山中的雨后热浪滚滚,山峰上云雾弥漫如火。 侧耳听樵夫谈论,深谷中还结着残冰。 久已向往此山,至今却感叹未能成行。 谪居官位忽从东面离去,王程劳苦相随不断。 欲去依恋双树
【注释】 1. 西蜀:指四川一带,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于此。旅舍:寄居之处。春叹:感叹春天的来临。寄朝中故人:寄给京城中的旧友。呈狄评事:上呈给狄评事(名不详)。狄评事:唐朝时的一种官职。 2. 春与人相乖:春天的到来与人事相违。相乖:不协调、不合拍。 3. 柳青头转白:形容人的衰老。青头:头发青黑,这里指年少时的发色。 4. 生平:一生,一生之中。 5. 未得意:没有获得成功。 6. 览镜:照镜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注释及赏析: 1.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在嘉州(今四川乐山)青衣山上,题写于惠净上人的幽居。 - 诗中提及“上嘉州”,表明这是嘉州的地方志。“青衣谁开凿”指的是这座山是由某人开凿出来的。 2.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 是谁开凿了这座青衣山?它孤独地位于水中。 3.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