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苏轼《水乐洞小记》: 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译文: 位于钱塘江东南的水乐洞,泉水从岩石中流出,形成了自然的音律。再从灵隐寺、下天竺寺一路往上走,最终到达上天竺寺,沿着溪流在两山之间穿行,可以看到巨石堆积如牛羊,发出的声音空灵而响亮,真是如同钟鼓般清脆悦耳
李流芳《风篁岭》诗句注释与赏析 探究自然之美,感悟古人智慧 1. 林壑深沉处,全凭筿簜迷。 2. 片云藏屋里,二老到云栖。 3. 学士留龙井,远公过虎溪。 4. 烹来石岩白,翠色映玻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分析: 诗句释义 1. 轮相居然足: - “轮相”可能指的是和尚的遗体或遗容,因为轮状通常与圆形或圆满有关。“居然足”表明其形状符合人们对圆相的传统审美。 2. 漆光与鉴新: - “漆光”可能是指皮肤上的光泽,常用于描述尸体的新鲜程度。“鉴新”则暗示着这种光泽是新的,没有长时间的保存痕迹。 3. 神魂知也未: - “神魂”可能指死者的灵魂状态
注释: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风篁岭学士:指宋代著名学者杨万里。龙井:地名,在杭州西湖西北,相传陆羽曾在此煮茶得茶种。虎溪:地名,在江西南昌市西,传说晋代高僧慧远曾在此地修行。烹:煮。石岩白:指产于龙井的名茶“龙井茶”,色泽翠绿。翠色:指茶的颜色。映玻璃:指茶色如玻璃般透明清澈。 赏析:这首诗是杨万里的《风篁岭》诗作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龙井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描绘了龙井茶的美丽景色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净慈寺:周显德元年钱王法建的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居之。道潜曾向钱王求金铸十八阿罗汉,未遂。后钱王梦中十八巨人随行,次日道潜请愿,钱王异而许之,始作罗汉堂。宋建隆初,禅师延寿以佛祖大意,经纶正宗,撰《宗镜录》一百卷,于是作宗镜堂。熙宁中,郡守陈襄延僧宗本居之。年旱,湖水尽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鳗鱼游焉,因凿井,寺僧千余人饮之不竭,名曰圆照井
这首诗是关于西湖包衙庄的描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西湖之船有楼,实包副使涵所创为之。 (包副使)包拯,他创建的船只上有阁楼。 2. 大小三号:头号置歌筵,储歌童;次载书画;再次亻待美人。 (大号、中号、小号)三种类型的船只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 大号:设有歌妓的座位和储存歌妓的房间; 中号:存放书画作品; 小号:供主人休息的地方,可以看见美人表演。 3.
西湖梦寻·卷四·法相寺探索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 1. 引言 - 张岱生平及其对杭州的深厚感情 - 《西湖梦寻》简介及历史地位 2. 长耳和尚传说 - 后唐时期僧人法真的异相故事 - 法真之“长耳”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3. 法相寺庙观 - 法相寺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 寺庙中的文化符号与宗教仪式 4. 法相寺周边美景 - 描述法相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 - 古树名木与山水画卷 5. 法相寺在文人笔下
诗句: 1. 从烟霞寺山门下眺,林壑窈窕,非复人境。 译文: 我站在烟霞寺的山门前远眺,山林景色幽深迷人,不再是人间的景象了。 注释:烟霞寺,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寺,位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南。山门,指进入寺庙的主要入口。眺望,向远处望去。林壑,指树木和山壑,这里形容山林景色的深邃美丽。窈窕,形容景色优美而深远。非复人境,意指不再有人间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声音和美景。 2. 李花时尤奇,真琼林瑶岛也。
王思任《吊于忠肃祠》泪水割断西湖水,在坟前望岳坟。孤烟覆盖着碧血,太白金星黯然消散妖氛。 国家命运留给了我,我头颅掷给君王。南城得意的骨骸,何处暮色中闻见? 一派笙歌之地,千秋寒食朝。白云心浩浩,黄叶泪萧萧。 天柱擎托着鸿社,人生付与鹿蕉。北邙今古讳,几度突出丽山椒。 张溥《吊于忠肃》 栝柏秋风严辞月明,至今两袖识书生。 青山魂魄分夷夏,白日须眉见太平。 一死钱塘潮尚怒,孤坟岳渚水同清。
西湖梦寻,卷四 ,西湖南路 ,高丽寺 高丽寺原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立。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请求净源法师学习贤首教法。元嘉二年,以金书汉翻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并施金建华严大阁收藏塔以尊崇之。元嘉四年,统一义天以祭奠净源的名义,同时献上金塔两座。杭州刺史苏轼上书说:“外国不可让多次进入中国,以防边防疏漏,金塔应拒绝接受。”神宗听从了这一建议。元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