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莫怪掩斜日,明朝恐未闲。

张京元《法相寺小记》:

法相寺不甚丽,而香火骈集。定光禅师长耳遗蜕,妇人谒之,以为宜男,争摩顶腹,漆光可鉴。寺右数十武,度小桥,折而上,为锡杖泉。涓涓细流,虽大旱不竭。经流处,僧置一砂缸,挹注供爨。久之,水土锈结,蒲生其上,厚几数寸,竟不见缸质,因名蒲缸。倘可铲置研池炉足,古董家不秦汉不道矣。

李流芳《题法相山亭画》:

去年在法相,有送友人诗云:“十年法相松间寺,此日淹留却共君。忽忽送君无长物,半间亭子一溪云。”时与方回、孟?避暑竹阁,连夜风雨,泉声轰轰不绝。又有题扇头小景一诗:“夜半溪阁响,不知风雨歇。起视杳霭间,悠然见微月。”

一时会心,不知作何语。今日展此,亦自可思也。壬子十月大佛寺倚醉楼灯下题。

西湖梦寻·卷四·法相寺探索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

  1. 引言
  • 张岱生平及其对杭州的深厚感情
  • 《西湖梦寻》简介及历史地位
  1. 长耳和尚传说
  • 后唐时期僧人法真的异相故事
  • 法真之“长耳”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1. 法相寺庙观
  • 法相寺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 寺庙中的文化符号与宗教仪式
  1. 法相寺周边美景
  • 描述法相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
  • 古树名木与山水画卷
  1. 法相寺在文人笔下
  • 历代诗人对法相寺的描述与赞誉
  • 文人墨客与法相寺的情感联结
  1. 现代视角下的法相寺
  • 保护与传承
  • 法相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价值
  1. 结语
  • 总结法相寺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
  • 展望未来法相寺的保护与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