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寺本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也。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因请净源法师学贤首教。元?二年,以金书汉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施金建华严大阁藏塔以尊崇之。元?四年,统义天以祭奠净源为名,兼进金塔二座。杭州刺史苏轼疏言:“外夷不可使屡入中国,以疏边防,金塔宜却弗受。”神宗从之。元延?四年,高丽沈王奉诏进香幡经于此。至正末毁。洪武初重葺。俗称高丽寺。础石精工,藏轮宏丽,两山所无。万历间,僧如通重修。余少时从先宜人至寺烧香,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轮如飞,推者莫及。
西湖梦寻,卷四 ,西湖南路 ,高丽寺
高丽寺原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立。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请求净源法师学习贤首教法。元嘉二年,以金书汉翻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并施金建华严大阁收藏塔以尊崇之。元嘉四年,统一义天以祭奠净源的名义,同时献上金塔两座。杭州刺史苏轼上书说:“外国不可让多次进入中国,以防边防疏漏,金塔应拒绝接受。”神宗听从了这一建议。元嘉四年,高丽沈王奉诏进香幡经于此。至正末年被毁。洪武初年重修。俗称高丽寺。基石精工细致,轮藏宏伟华丽,为两山所无。万历年间,僧如通重修此寺。我年少时跟随先宜人来到寺中烧香,出钱三百,命令车夫推转轮藏,轮转动的声音呀呀的,如同鼓吹初作。后来轮旋转熟练光滑,轮藏转得飞快,推的人无法赶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丽寺的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高丽寺本名慧因寺”,揭示了其历史背景。而“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因请净源法师学贤首教”则反映了高丽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诗中还提到“元嘉二年,以金书汉翻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这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佛教传播。最后,“洪武初年重葺。俗称高丽寺。基石精工,轮藏宏丽,两山所无”描绘了高丽寺的建筑特色。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高丽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