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乐洞小记》:

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袁宏道《烟霞洞小记》:

烟霞洞,亦古亦幽,凉沁入骨,乳汁涔涔下。石屋虚明开朗,如一片云,欹侧而立,又如轩榭,可布几筵。余凡两过石屋,为佣奴所据,嘈杂若市,俱不得意而归。

张京元《石屋小记》:

石屋寺,寺卑下无可观。岩下石龛,方广十笏,遂以屋称。屋内,好事者置一石榻,可坐。四旁刻石像如傀儡,殊不雅驯。想以幽僻得名耳。出石屋西,上下山坡夹道皆丛桂,秋时着花,香闻数十里,堪称金粟世界。

又《烟霞寺小记》:

烟霞寺在山上,亦荒落,系中贵孙隆易创,颇新整。殿后开宕取土,石骨尽出,?峭可观。由殿右稍上两三盘,经象鼻峰东折数十武,为烟霞洞。洞外小亭踞之,望钱塘如带。

苏轼《水乐洞小记》:

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译文:

位于钱塘江东南的水乐洞,泉水从岩石中流出,形成了自然的音律。再从灵隐寺、下天竺寺一路往上走,最终到达上天竺寺,沿着溪流在两山之间穿行,可以看到巨石堆积如牛羊,发出的声音空灵而响亮,真是如同钟鼓般清脆悦耳,才知道庄子所说的天籁之音,无处不在。

袁宏道《烟霞洞小记》:

烟霞洞,亦古亦幽,凉沁入骨,乳汁涔涔下。石屋虚明开朗,如一片云,欹侧而立,又如轩榭,可布几筵。余凡两过石屋,为佣奴所据,嘈杂若市,俱不得意而归。

译文:

烟霞洞,既有古老的气息,也有幽静的氛围,凉爽的沁入骨髓,乳汁不断滴落。石屋宽敞明亮,如同一片云彩倾斜而立,又如同轩榭一般,能够摆上几桌饭菜。我曾两次经过石屋,却被佣工占据,嘈杂如市集,都感到不满意而离开。

张京元《石屋小记》:

石屋寺,寺卑下无可观。岩下石龛,方广十笏,遂以屋称。屋内,好事者置一石榻,可坐。四旁刻石像如傀儡,殊不雅驯。想以幽僻得名耳。出石屋西,上下山坡夹道皆丛桂,秋时着花,香闻数十里,堪称金粟世界。

译文:

石屋寺,寺的地位低下且没有观赏之处。岩下的石龛,方形宽阔如同笏板一般,于是被称为“屋”。室内,喜好的人放置了一个石榻,可以坐下。周围刻有石像如同傀儡,非常不雅驯。可能是由于它偏僻的缘故而得名。出了石屋西边,上下山坡的夹道都是茂密的桂花树,秋季开花时香气传到几十里外,堪称金粟世界。

又《烟霞寺小记》:

烟霞寺在山上,亦荒落,系中贵孙隆易创,颇新整。殿后开宕取土,石骨尽出,?峭可观。由殿右稍上两三盘,经象鼻峰东折数十武,为烟霞洞。洞外小亭踞之,望钱塘如带。

译文:

烟霞寺位于山上,也非常荒凉,是中贵孙隆易重建的,相当整洁。殿后的空地挖土取沙石,露出的石头十分陡峭,景色也很吸引人。从大殿右侧稍微向上走两三盘路,经过象鼻峰向东折数十步,就到了烟霞洞。洞口外的一个小亭子可以俯瞰钱塘江,景色如同一条长带。

赏析:

此诗通过对西湖南部烟霞石屋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景和历史价值。首先,作者通过引用苏轼的《水乐洞小记》来引入话题,强调水乐洞的自然美和声音的美妙。接着,袁宏道的《烟霞洞小记》则详细描绘了烟霞洞的幽静和清凉,以及石屋的独特构造和内部布局。最后,张京元的《石屋小记》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对石屋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整个作品语言优美,富有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感的世界。通过对这些景点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