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寺俗称长耳相。后唐时,有僧法真,有异相,耳长九寸,上过于顶,下可结颐,号长耳和尚。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来游,钱武肃王待以宾礼,居法相院。至宋乾?四年正月六日,无疾,坐方丈,集徒众,沐浴,趺跏而逝。弟子辈漆其真身,供佛龛,谓是定光佛后身。妇女祈求子嗣者,悬幡设供无虚日。以此法相名著一时。寺后有锡杖泉,水盆活石。僧厨香洁,斋供精良。寺前茭白笋,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甘芳,天下无比。然须在新秋八月,余时不能也。
袁宏道《法相寺拜长耳和尚肉身戏题》:
轮相居然足,漆光与鉴新。神魂知也未,爪齿幻耶真。
古董休疑容,庄严不待人。饶他金与石,到此亦成尘。
徐渭《法相寺看活石》:
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待还。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分析:
诗句释义
- 轮相居然足:
- “轮相”可能指的是和尚的遗体或遗容,因为轮状通常与圆形或圆满有关。“居然足”表明其形状符合人们对圆相的传统审美。
- 漆光与鉴新:
- “漆光”可能是指皮肤上的光泽,常用于描述尸体的新鲜程度。“鉴新”则暗示着这种光泽是新的,没有长时间的保存痕迹。
- 神魂知也未:
- “神魂”可能指死者的灵魂状态。“知也未”表达的是对于灵魂是否还存有疑问。这可能是对死亡后灵魂去向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 爪齿幻耶真:
- “爪齿”可能指牙齿或者爪子,这里可能是形容其形态逼真。“幻耶真”表达了一种对真假难辨的感慨。
- 古董休疑容:
- “古董”常用来形容古老且珍贵的物品。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对于这具和尚的尸体,无需怀疑其真正的历史价值。
- 庄严不待人:
- “庄严”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庄重、神圣。“不待人”强调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美,不受时间影响。
- 饶他金与石:
- “饶”在这里有饶恕、宽容之意。“金与石”可能指代了石头和金属,这里可能暗指即使是物质的东西最终也会消失。
- 到此亦成尘:
- “到”可能表示到达某个终点。“成尘”意味着最终化为尘土。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无论多么珍贵的事物最终都会归于尘土。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法相寺长耳和尚肉身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死亡以及物质永恒的看法。通过对尸体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终结的思考。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使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美,还能够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袁宏道和徐渭的《法相寺拜长耳和尚肉身戏题》和《法相寺看活石》都是对法相寺长耳和尚肉身的赞美之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和尚的遗容和活石的奇特之处,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