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注释】 ①隋代末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因炀帝暴政导致国力衰弱,隋朝最终灭亡。 ②圣制:皇上的旨意或命令。 ③晋阳宫:位于山西太原西郊,唐高祖李渊在晋阳称帝时所建,是唐朝的陪都。 ④皇祖:指唐高祖李渊。 ⑤义旗:古代汉族武装起义的标志,这里指隋末农民起义军。 ⑥三灵:指天、地、人,泛指天下百姓。 ⑦圣期:皇帝的圣明期许。 ⑧王业:国家的事业。 ⑨盗移:指盗贼的转移。 ⑩历:经过。 ⑪彼汾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寄州县官僚乡国亲故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注释: 和裴侍中:给裴侍中写信表示问候。 承恩拜扫:指参加祭祀。 旋辔:驾车回洛阳。 途中:旅途之中。 有怀:有所思念。 寄州县官僚乡国亲故
这首诗是奉和圣制的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全诗共七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组,共有三组。第一组的首句和末句分别是“圣人合天德”和“得人此为盛”,第二组的首句和末句分别是“兴化俟群辟”和“致理归其根”。第三组的首句是“肃肃禀玄猷”,末句是“载闻励臣节”。 译文: 圣人符合天地的美德,他的大恩大德覆盖着天下百姓。他关心苍生,并不因为自己是天子而自高自大。他致力于兴化教化,等待贤能之士来辅佐
【译文】 三年一上报成绩,万国趋河洛。 课税最力已陈明,赏延恩复博大。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戎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 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 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注释】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根据皇帝的命令,创作这首诗来表达对十道采访使和朝集使的支持。 三年一上计:每三年进行一次财政汇报,这是古代的一种制度。
薛公逍遥台是唐代诗人王维与友人游宴之地,位于长安城东北。薛公指唐睿宗的儿子薛王李业,因在神龙政变中遭贬为庶人,所以被称为“薛公”。此诗为王维陪同司马同登逍遥台时所作,故题曰《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陪:伴,陪伴。司马:司马承祯,字君司,号季迪,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道士、哲学家。开元进士,曾任太乐丞、监察御史等职,后隐居于终南山竹溪鹿皮洞,修道炼丹
自始兴溪夜上赴岭 【注释】:从始兴到溪边夜晚乘船去攀登山岭。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出为临川内史时,写其游历名胜之乐。首句点明出游地点,次句写因俗务缠身而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第三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第四句写归家后的感受。全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尝蓄名山意,兹为世网牵。 【注释】:一直想要游览名山,可是现在却被世俗的羁绊所束缚。 【赏析】:起句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名山的向往之情
诗句解释: 1. 商洛山行怀古 - 商洛,古代的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经过的地方。 2. 园绮值秦末 - 园绮,可能是某位隐士的别称。秦末,秦朝末期,指秦朝末年。 3. 嘉遁此山阿 - 嘉遁,即隐居避世。山阿,山的角落,此处形容山景优美的地方。 4. 陈迹向千古 - 陈迹,历史的遗迹。 5. 荒途始一过 - 荒途,荒芜的道路。 6. 硕人久沦谢 - 硕人,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7. 乔木自森罗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姚令公的,表达了对李尚书乂的哀悼和对其一生的评价。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第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地位高低,他们都是平等的,但李尚书却有高尚的品德。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第二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形势已经改变,但山河依旧,人们之间的友谊仍然畅通无阻。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第三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突然得到高位的人
诗句翻译: 拙官今日无所成,劳歌难以表达内心。 十年来违背初衷,一次离别让我后悔当初的前行。 归去田园过晚年,倘若再来享受高官厚禄。 江边稻谷正成熟,林中桂树已盛开。 鱼在水中自在游,鹿在森林里吃草。 时运不济不如退隐,追求快乐满足自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南还湘水言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对比官场的浮华与田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