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注释】 凄凄:凄凉,寂寞。沣上:沣水之上,指长安。崔主簿、二李端系:指作者的朋友崔主簿和两位李姓朋友。 翠岭明华秋:翠岭在秋天显得更加明亮。 高天澄遥滓(zhǐ):天空高远清澈,远处的尘滓(滓指尘埃)被映照得格外清晰。 川寒流愈迅:河水因寒冷而更显湍急。 霜交物初委(wěi):霜降时节,草木凋敝,纷纷脱落。 林叶索已空:树叶因霜降而变黄,纷纷落尽。 晨禽迎飙起:清晨的鸟雀迎接秋风飞起。
【诗句解释】 1. 湛湛: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2. 嘉树:指高大的树木。 3. 阴:阴凉,这里指树荫。 4. 清露:晶莹的露水。 5. 夜景:夜晚的景象。 6. 悄然:静悄悄的样子。 7. 群物:各种事物,这里指所有的生物。 8. 高阁似阴岑:形容高高的亭台好像笼罩在树阴中。 9. 玄默:沉默寡言。 10. 名迹:名声和足迹。 11. 法妙:这里指佛教的精妙。 12. 归:归宿,这里是比喻。
【注释】 华簪:华美的簪子,指官宦。 幽林:深山老林。 昆池:即昆阳池,在今河南省禹州市。 更羡尔同归:更羡慕你们一同回到家乡。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长安应试途中写给弟弟和外甥的。诗人自叙赴京赶考途中,因思念二弟及外甥而作。首句“华簪岂足恋”,言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以此为荣,所以并不留恋。次句“幽林徒自违”,言自己虽欲隐居山林,但无奈不能如愿,只能违心地离开。第三句“遥知别后意”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译文:幽居的人寂静不寐,纷纷落下的树叶仿佛在诉说着心事。 注释:“幽人”指的是隐居山中的隐士;“寂不寐”意为静坐而未能入睡;“木叶纷纷落”形容落叶纷飞,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赏析:首句直接点出诗人因秋夜的寂寞而无法入眠,为后文铺垫了情境。第二句通过“纷纷落”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萧瑟的声音,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气息。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译文:寒雨笼罩着深夜
沣上寄幼遐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 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 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 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的孤独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字少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饯别友人后,在郊外与友生欢聚的情景,抒写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前六句,写友人赴任后,我与他同游野外;第二段为第七、八句,写友人临行时与我共饮,畅叙友情,并赠我诗稿作为纪念;第三段为第九、十句,写我在郊外设宴饯别,并作诗送别;第四段为最后三句,写送别之后,我闲居无事,心绪难平。 “朝请”二句,点明送别时间是在春暮时节
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译文:我穿着官服从家门前走过,接受命令去治理京城周边的地区。 注释:束带 - 古代官员的服饰,束带表示身份和职责;衡门 - 指家门前的横木,比喻隐退或简朴的生活。 -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译文:您以高尚的品德来识别是非,虽然有过错但也能掩盖。 注释:君侯 - 对高级官员的尊称;高鉴 - 高尚的品格或标准;举善掩瑕 -
四禅精舍登览悲旧寄,朝宗巨川兄弟 萧散人事忧,迢遰古原行。 春风日已暄,百草亦复生。 跻阁谒金像,攀云造禅扃。 新景林际曙,杂花川上明。 徂岁方缅邈,陈事尚纵横。 温泉有佳气,驰道指京城。 携手思故日,山河留恨情。 存者邈难见,去者已冥冥。 临风一长恸,谁畏行路惊。 【注释】 ①四禅精舍:佛教语,意谓修习四种心法的精舍。 ②登览:游览。 ③悲旧寄:因怀念过去而悲伤。 ④朝宗:古代帝王出巡所经之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译文:在休假的日子,我回到了故乡。 注释:休沐是指官员们可以休息和沐浴的日子,这里指的是作者回到家乡的日子。"东还"表示从东方回来,"胄贵里"是一个地方的名称,"示端"可能是作者回家的目的或意图。 宦游三十载,田野久已疏。 译文:我在外为官已经三十年了,家乡的田野已经很久没有耕种了。 注释:宦游是指外出为官
注释:飞阁凌空高入云,早晨登高见郁葱。 惊飙击打悬栏槛,白云涌起遮屋脊。 太阴之气布天下,密雨纷纷洒八方。 仰望天空难测度,俯视大地只模糊。 感怀穷秋多忧郁,抑郁沉沦命友人。 时光未到已高迈,羁旅他乡游帝京。 圣朝不弃隐逸才,万物皆有显明形。 国士秉性如绳墨,如何表露坚贞志? 寸心向东向西驰,思念聚会共相随。 我车早已启程去,追逐晨风赴前程。 郊野道路难通行,默默阻遏中情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