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 “兀兀”形容行走时不紧不慢,自在的样子;“棕衣”指的是穿着棕色衣物的人,这里可能指穿褐色或棕褐色衣服的隐士。这句诗描述了在山中行走时,找不到一个可以归家的地方,因为山里猛虎都能识别出穿着棕色衣物的隐士。 2.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 “俗客”指的是世俗之人,他们想要寻找这位隐士却难以遇到
【注释】 简陟巡建三:简陟(Jian Zhi),唐代诗人,官至尚书郎。巡建三,指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的进士考试。 忽羡后生连榻话:羡慕后辈年轻人能与友人共坐一席,畅谈天下大事。羡,羡慕。 独依寒烛一斋空:独自依靠着冷清的灯火,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读书。 时流欢笑事从别:当时的士人朋友在一起欢声笑语,但离别时刻总让人感慨。事从别,分别的时刻。 把酒吟诗待尔同:举杯饮酒,边吟诗边等待你的归来。尔
【译文】 停下车来想要离开,围着竹林绕了又绕,我偏爱那十多根新竹。千万不要让儿童去摘取它的花蕾,要等到有幽人来的时候再看。 【注释】 1. 简:书信。 2. 端:《集》作“端”字之误,指崔都水。崔都水,即崔颢,唐代著名诗人。 3. 筠:竹子的一种。 4. 莫遣:不要派遣。 5. “琼粉”句:意谓不要让孩童去摘取它的花蕾。 6. 留待:留给、等闲的意思。 赏析: 首联写停车观赏新竹,以景衬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 “南望青山满禁闱”,南面望去,满眼的青山环绕着宫廷的门户。 “晓陪鸳鹭正差池”,清晨陪伴着鸳鸯鸟和鹭鸶鸟,它们在湖面上游玩。 “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大家都喜爱早晨从哪里下起的雪花,纷纷飞落在宫殿里的松树枝头。 此诗是诗人入京时所作。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末句抒情
注释 结茅种杏在云端:将茅草结在一起种植在高高的云端。 扫雪焚香宿石坛:用扫帚打扫干净积雪,点燃香炉,住宿在石质的祭坛上。 灵祇不许世人到:灵仙不允许凡人前来。 忽作雷风登岭难:忽然间雷声隆隆,电闪雷鸣,云雾弥漫,难以攀登上山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黄尊师隐居生活的佳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黄尊师的高洁、清逸、隐逸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结茅种杏在云端”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见紫荆花”“译文”“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逐一分析作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诗意,不出现文言特有的短语,使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注意重点字词:杂、纷、暮春、还如故园人;最后要结合注释和全诗进行分析,进行赏析。 “杂英纷已积
【注释】 登楼寄王卿:登上高楼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楚地云霞与沧海相接,我对此无限遐想。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天山脚下传来阵阵砧声(妇女捣衣),整个州城到处是荒草荆棘,冷雨纷纷。 【赏析】 此诗为作者登高望远时所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怀人之情。首联写登临所见。登高而望,楚地之云海无边无际,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岁暮兵戈乱京国,帛书间道访存亡。 - 岁暮:指年底,岁末;兵戈:战争;京国:国都,这里指长安。 - 帛书:用丝织品做的信,古代传递信息常用这种形式。 - 间道:中途,途中。 - 访:打听,探听。 - 亡:死亡或失踪。 译文: 年底战火纷飞,京城内外一片混乱,我通过道路间寄出书信,探问兄弟们的安危。 还信忽从天上落,唯知彼此泪千行。 - 还信:返回的信,即回信。 - 忽从天上落:忽然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分析。 首联“鬓眉雪色犹嗜酒,言辞淳朴古人风”,大意为:虽然年纪已高,但仍然喜欢饮酒,言辞淳朴有古人之风。诗人自比村老,写出自己虽年迈却好喝酒、爱说话的习性。颈联“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大意为:在乡村长大的少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见到过去的事情如同在梦中一般。这里写少年的生活经历
【注释】 闲居寄诸弟:我闲居在家,想给诸弟写信。 庭白露时:庭前的草在秋白露的时候长得很茂盛。 故园诸弟:指我久居外地的诸弟。 相思:思念家乡和亲人。 高斋:指书房。 蕉叶上独题诗:把诗题在芭蕉叶上。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思亲之情的五言律诗。诗人身处异地他乡,而诸弟都在故乡,因此诗人想到他们一定也在思念自己,便写了这首诗,表达对诸弟的思念之情。 首联写“秋草生庭白露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