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
《水调歌头·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月,下片写人。起首三句写月的明丽,接着写赏月之人的欢乐心情及各自不同的心情,最后一句写月亮的盈亏变化。全词意境高远,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诗词原文: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 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沉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警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 认取眼前流景
注释: 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 - 平生:过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志向。 - 西北:这里代指西北方向。 - 高楼:指高大的楼阁。 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 - 羁旅:在外作客。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暗悲秋:暗自悲伤秋天的到来。 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结友漾轻舟。 - 闻说:听说。 - 吴淞江:即苏州河。 - 垂虹亭:位于吴淞江上的一座亭子。 - 结友:结交朋友。 - 漾轻舟
晓来极目同云,暧空降雪花零乱。 晓:早晨,早上。暖空:天空中。 霭:雾气。 降:落下。 零乱:散落的样子。 平生尘想,老来俗状,都齐惊散:指自己的一生所想,老年时的状态,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雪惊散了。 玉凤凌霄,素虬横海,一杯相劝:用玉雕的凤凰在天上飞翔,白色的龙蛇横渡大海,举杯劝酒。玉凤和素虬都是祥瑞之物,这里用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性和美好的祝愿。 任霓裳学舞,梅妆作面,终不似、天裁剪:意思是说
【解析】 本词上片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素秋天气”三句,点明时节为秋季,是登高临水的季节。作者与友人相约中秋佳节去游长桥,魏倅邦式因故不能参加,因此有“昔人悲处”之叹。“我遇清时无个事”,作者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可以自由地游览。“好约莺迁鸿翥”,这里用“莺迁”“鸿翥”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和志向的高远;“旋整兰舟”一句,描绘了作者出游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 解释: - 当年:回忆过去的岁月。 - 五陵:古代帝王陵墓所在之地,多指贵族墓地,此处泛指京城附近。 - 结客:结交朋友,泛指结识侠客、朋友。 - 占春游:趁着春天的好时光出游。 - 红缨翠带:形容佩戴红色丝巾和翠绿色腰带的华丽装束。 -
【注释】: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幸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译文: 大白天就像飞箭一样过去,那些成功的人珍惜时间。请问您为何要长久抱着名利之心?冀望能封侯拜相,一品高官;侥幸能升天成仙,住在三座岛上。即使死了也不怕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 其三:这是作者的第三首词,“和”是应和的意思。 偏赏:偏爱。 金风玉露:指秋天的风和露水。 相间:交错。 别做一般清:别作一种清美的景象。 帘栊:窗帘、窗格。 管弦:指乐器。 翠蛾颦:形容女子蹙眉。 水精盘:水晶制成的盘子。 鲈鱼脍:用鲈鱼烹制的肉丝。 鹅黄酒暖:像鹅黄一样的美酒。 纤手传杯任频斟:娇嫩的手举杯频频斟酒。 晓参横后:拂晓时分。 十二数亏盈:月圆月缺
【小尽行】 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 哀哉官历今不颁,忆昔升平泪成阵。 我今何异桃源人,落叶为秋花作春。 但恨未能与世隔,时闻丧乱空伤神。 译文: 藤州三月做小尽,梧州三月做大尽。 悲哀啊,现在的日历不再颁布,回想起过去太平盛世,我的眼泪就会像阵雨一样流淌。 我现在和桃园中的人们有何不同?他们落叶归根,我在秋天落叶中看到春天的花。 但是我却不能与世隔绝,时常听到战乱的消息
【诗句解释】 1. 凭月携箫,溯空秉羽:在月光下手持箫,在虚空中拿着羽毛。 2. 梦踏绛霄仙去:梦见自己登上了绛霄,成为了仙人。 3. 花冷街榆,悄中天风露:街上的花朵被冷风吹得凋零,天边的风露也带着凉意。 4. 并真官、蕊佩芬芳,望帝所、紫云容与:与真官、蕊佩一起散发出芬芳,在望帝的地方,紫云飘浮。 5. 享钧天、九奏传觞:享受着钧天的盛宴,听九次的乐曲和酒宴。 6. 看龙啸,看鸾舞
【解析】 本首诗歌的注释如下: ①故国:故乡。得意:得志,即称帝。②上苑:指上林苑,汉代帝王的离宫别馆,亦为皇家园林。③长楸:长柳成行,比喻皇帝出行时仪仗队伍整齐。④伊川:洛阳东面的一个县,这里代指洛阳。洛浦花朝:古代传说中洛水之滨的神仙聚会之地,这里指洛阳一带。⑤应刘:指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斗争,这里借指政治上的失意。⑥螭蟠龙卧:指在朝政上没有地位和权力。⑦塞雁:大雁。⑧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