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沉醉倒金尊。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警露,忽三更。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水调歌头·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月,下片写人。起首三句写月的明丽,接着写赏月之人的欢乐心情及各自不同的心情,最后一句写月亮的盈亏变化。全词意境高远,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诗词原文: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 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沉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警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 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 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注释: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沉醉倒金尊。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烛摧花,鹤警露,忽三更。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赏析:
此篇为中秋应制之作,作者借赏月抒怀,寄寓着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起首三句写中秋之夜的月色。月光皎洁,映照着苍茫的夜空,与古旧的天空相融。这里的“只”字写出了诗人对于明月的喜爱。他喜欢那圆圆的明月,欣赏它的明亮、洁白,更喜欢它给人带来的宁静和安详。“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都缘人意”指的是人们对于月亮的不同情感和看法,而“须道今夕别般明”则是指今夜的月亮格外明亮。这句诗既写出了人们对明月的不同感受,又写出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正是因为人们的不同情感和看法,才使得这个美好的夜晚更加迷人。
接下来四句描写人们在中秋之夜的种种活动和情景。他们纷纷来到高处登临赏月,欣赏着吴地的歌女楚地的舞者的精彩表演,陶醉于这美妙的音乐和舞蹈中。然而,这些欢声笑语的背后却隐藏着各自的心事和情感。有的欢喜,有的忧虑;有的悲伤,有的欢乐。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月光逐渐变得柔和起来,直到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之下。而月亮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因为它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这就像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一样,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结果,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成长和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生活的起伏和变化,不要让自己被过去的事情所困扰或者束缚住前进的步伐。
整首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人们、时间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作者以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苏轼那种豁达、豪放的个性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