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通天岩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注释 1. 青山随地佳:指青山的美丽无需特别环境。 2. 岂必故园好:不必在家乡才觉得好,意味着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找到美的地方。 3. 但得此身闲:只要能够放松自己,享受当下的宁静。 4. 尘寰亦蓬岛:即使是尘世(人世间)也是如仙境般美好。 5. 西林日初暮
【注释】 太息:叹息。中夜坐叹息:夜里坐在院子里叹息。嘉树:指树木的美。淅沥:形容落叶的声音,如雨下的样子。蒙翳(yì):遮盖。乱藤缠:杂乱的藤蔓缠绕。宁知:难道知道。绝根脉:断绝了树的生命。丈夫:这里指有志气、有才能的人。刚肠:坚强不屈的性格。光阴:时间。勿虚掷:不要白白浪费。吁嗟:悲叹,感叹。 【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和珍惜时间的感慨。首联“一日复一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忘言岩次谦之韵》,全诗如下: 忘言岩,意到已忘言。 兴剧复忘饭。 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 注释:在忘言岩上,一有感触就忘了用言语表达,兴致浓厚时,甚至忘记吃饭。坐在这个岩石里,究竟是谁凿开了这混沌的世界? 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 注释:孔子(尼父)想保持沉默,而智者则洞察到了他话语的本源。 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 注释:这个道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注释】 浚流:疏通河流。须有源:必须有源头,比喻事物必须有所凭借。植木:栽种树木。根源未浚:根基没有打牢。枝派宁先蕃:枝条怎能长得茂盛呢?蕃:繁茂。谓胜:称赞。通夕话:通宵长谈。义利分毫间:利益与道义之间没有一点空隙。至理:至高无上的道理。匪:通“非”。譬犹镜本明:好比镜子原本就明亮。外尘:外界的污垢。荡:清除。瑕垢:斑点、污垢。寂然:寂静无声。孔训:孔子的教训。克己:克制自己。反身:反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这是说像潮水一样连绵不断,没有个完,所以用“来”字;“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这是说想安慰自己的相思之苦,不如崇尚美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这是说只要在地下掘一掘就能找到泉水,到处都会有;“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
注释: 圆明洞次谦之韵:圆明洞,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市西;次,是谦之的字;韵,即韵事。这是作者对圆明洞的描写。 群山走波浪,出没龙蛇脊:指山脉起伏如波浪,山峰像蜿蜒的龙蛇。 岩栖寄盘涡,沉沦遂成癖:指隐居在岩石上,寄托在盘曲的水涡中,沉沦下去便成了癖好。 我来汲东溟,烂煮南山石:指来此汲水烹泉,用南山之石头烂煮。 千年熟一炊,欲饷岩中客:指煮了千年的泉水,仅够一次饮用。想给岩中客人送去一些。 赏析
注释: 风雪遮蔽了广阔的原野,百鸟都冻住了,无法飞翔。 孤鸿有什么事呢?它在逆着寒气飞回寒冷的云层。 难道是贪图稻粱之谋,独自远去寻求同伴? 那位少年啊,拥有万钟之禄,却来到我滁州的小河边。 野寺邀请我们一同游玩,春山共同攀援欣赏。 在幽谷中鸟鸣报晓之时,伐木声在西涧回荡时已近黄昏。 清夜湛深玄妙的思考,晴窗观赏奇丽的文章。 寂寥景致令人赏新悟道,微妙之言使我欣喜有闻。 寥寥无几的人世
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王生兼养生,萧生颇慕禅。 王生注重养生,萧生则很向往禅宗。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他们相隔甚远,却千里迢迢来拜我于滁州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我的修道之道既不同于佛教,我的学说也不同于神仙之说。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我追求自然、简约,日常使用无需过于深奥。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一开始听到这些观点时,我半信半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邑南富岩壑,白水尤奇观。” 译文与注释: 位于县城南边的富岩峡谷景色壮丽,其中最为壮观的是白色的流水。 赏析: 开篇点题,直接描绘了诗人所游之地的自然美景。 2. “兴来每思往,十年就兹观。” 译文与注释: 心情愉悦时常常怀念过去,经过十年才来到这里欣赏风景。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以及长时间未得重游的遗憾。 3. “停驺指绝壁,涉涧缘危蟠。”
梧桐江用韵赏析 王守仁的《梧桐江用韵》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梧桐和凤鸟的描述,引出诗人自身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凤鸟久不至”描绘了一只凤鸟长时间未出现的景象,暗喻世间美好事物的缺席或缺失。紧接着“梧桐生高冈”则形象地描绘出梧桐树在高山之上生长的景象,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这两个意象不仅为整首诗定下了沉静而优美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