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新正十一日还山 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迎门儿女庆团圞,邻里争当远客看。 不是桃源真福地,如何鸡犬尽平安。 香雪阶前扑面飞,喜从香里解征衣。 老妻指向诸姬笑,不为梅花尚不归。 一双孔雀艳归装,惹得倾城士女狂。 为要诱他开翠尾,丽人来往尽浓妆。 宾客连宵坐满庭,问山问海问花名。 急抄诗与诸公读,省得衰翁说不清。 重理残书喜不支,一言拟告世人知。
牡丹说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叶茂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害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示之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译文: 寒冬腊月,一个山中的老头挑着一担牡丹,高度足以让人隐蔽其中,树枝交错茂密!,花朵众多成百上千。主人诧异地观看
译文: 牡丹说:主人不能回答我,请把砚和笔给我,让我记下来以自警。 注释: 牡丹:这里指代诗人自己或者他的侍妾、歌姬。在古代文学中,牡丹经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者尊贵的人。 主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具:提供、准备。 砚:砚台,用来磨墨的工具。 削牍:削写文书,表示记录。 记:记录。 以自警焉:用它来自我警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牡丹的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名为《游丹霞记》,是诗人游览丹霞山的记录。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余宿静观楼:我住宿在静观楼。 2.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山高耸入云,好像要压迫住窗户一样。 3. 梦亦觉重:梦境也感觉沉重。 4. 山腹陷进数丈:山腹下凹陷进了几丈深。 5. 珠泉滴空:像珍珠一样的泉水从空中落下。 6. 枕席间琮琤不断:枕头和席子之间不断有玉磬声传出。 7. 池多文鱼在泳游
游丹霞记 甲辰春末,我在东粤听说仁化有丹霞山的美景,于是停靠在五马峰下,另外买了一只小船,沿着江流探寻。山都突起平地,有横纹,没有直线,一层到千万层,箍围不断。我怀疑岭南靠近海洋多螺蚌,所以山峰的形状也像螺纹吗?特别奇怪的是,左窗相见,再见了;右窗又来见;前舱相见,再见了;后舱又来见。山追着人吗,人恋着山吗?交错重叠,恍惚不明,不可思议。 到达丹霞山。只见绝壁无路径
春日杂诗:千枝红雨万重烟 - 千枝红雨万重烟:这句形容春天的景色,用“千枝红雨”来比喻花朵盛开如同红色雨滴一般繁多而繁盛;用“万重烟”则形容雾气或薄雾笼罩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视觉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 - 画出诗人得意天:这里的“画”可能是指画家的画笔或者是诗人的想象,将春天的景色以画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得意天”可能指的是春天的天空
这首诗的原文是《偶步西廊下》,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涉。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偶步:偶尔漫步。西廊下:指的是西边走廊下的庭院。幽兰:指的是兰花,常用于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质。一朵开:意味着只有一朵花在盛开。 译文:偶尔漫步在西廊下,只见一朵兰花独自绽放。 2.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是谁先报信:意指是谁首先告知有人来访或有好事发生。报信:传递消息。 便有蜜蜂来
书鲁亮侪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诗句 ```plaintext 书鲁亮侪 ``` 译文 我写信给鲁亮侪。 ```plaintext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 ``` 注释 - 至省: 抵达某地(通常指官府所在地)。 - 谒两司: 拜访两位上司或高级官员。 - 病丧心: 形容精神状态失常或思想不健康。 - 他督抚: 其他地方的督抚官员。 - 况田公耶: 何况是田公呢
【注释】 书:写信。鲁亮侪:即鲁烈。亮侪,字子亮。吴王:指孙权。坐朝:坐着办公。黄衫:古代的一种官服颜色。貂蝉:古代妇女的头饰。质子:被派去充当人质的儿子。嬴越:战国时秦国名将。勾卒:古时一种兵器。掷涂:投掷泥土。赌跳:跳跃。尤:超过。绝:超出。云:说。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鲁亮侪在吴国当人质的经历。鲁烈从小生活在吴国,深受孙权喜爱。他七岁就被送到吴国做人质,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聪明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