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释】 1. 中秋夜游秦淮:指作者于中秋之夜游览秦淮河一带。 2. 城南好酒如春泉:指作者在城南饮酒,酒如同春天的泉水一样甘甜。 3. 短榻酒家楼下眠:指作者在酒家楼下的短床上休息。 4. 醒来露重葛衣冷:指作者醒来时被露水打湿了衣服感到寒冷。 5. 正见皓月当中天:指作者正看到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中。 6. 呼僮起步六街去:指作者叫仆人起步离开六街(南京城内的商业街区)。 7.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胡俨。胡俨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第一句:“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 这一句描述了作者登上了南梁山,向下俯瞰岷江。 译文:《天门山》诗中的第一句“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描述的是一个登山者登上了南梁山,向下俯瞰岷江的景象。这里的“南梁山”指的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座山峰,而“岷江”则是指四川的母亲河——岷江。 2
诗句释义 1. 舟中望九华 - 在船上望着九华山。 2. 九峰何崱屴,秀出东南隅 - 描述九华山的九座山峰巍峨壮观,位于东南角。 3. 分根掷黄海,削黛参匡庐 - 形容九华山的山体如同从黄海中分出,其峰如黛色般与庐山相辉映。 4. 名与八桂泐,地近三天都 - 九华山的名字与八桂(广西一带)相似,其地理位置接近于三清山。 5. 楚江走其下,练带烟中铺 - 长江流经九华山下方,山上云雾缭绕
注释: 春夜杂咏并序 其十四 池槛入深瞑,黯惨流金波。 人觉今日病,月是前宵多。 哀角隐城堞,愁乌匝庭柯。 盈襟污酒渍,积日逢吟魔。 春残月将缺,如此异乡何。 译文: 池边的围栏进入深深的夜晚,暗淡凄冷的月光如同流动的金波。 人们感觉今天身体不适,而月亮似乎比前一天更圆。 悲哀的角声隐藏在城墙上,愁苦的乌鸦盘旋在庭院中。 我满襟的酒渍被泪水打湿,长时间的吟诗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
诗句:浮云变态何须臾,此翁今作溪上客。 译文:天空的云彩变化无常,无需多言,我现在已经成为了溪边的一个过客。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自然山水画面,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的第一句“浮云变态何须臾”,通过描绘天空中的云彩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以云彩的变化来比喻人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作者在鹦鹉洲的所见所感。 朝发汉阳郭,言访鹦鹉洲。 沙浮草萋碧,中有万古愁。 我昔悲正平,怀刺无所投。 继复愧正平,随地成羁留。 依人而嫚骂,若与性命雠。 惜不死奸操,深计为所售。 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 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 注释: - 朝发汉阳郭:早上离开汉阳城。 - 言访鹦鹉洲:说要去游览鹦鹉洲。 - 沙浮草萋碧:沙子漂浮,绿草萋萋。
江上晓发 五更惊风起江靡,布帆一峭百馀里。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 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 诗句解析及赏析 第一句 - 五更惊风起:描述的是早晨五更时分的天气变化。五更通常指的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这里的“惊风”形容风势之大,足以惊动江面,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 布帆一峭百馀里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诗句,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艺术手法,读懂诗人大概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最后,围绕主题进行赏析,重点分析情感或主旨。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寒风中枯木、白霜堆压、黑貂换狐白裘等物象,表达了对贫贱者遭遇的同情。 (1)
二十三夜,与稚存、广心和杏庄在酒中大醉,写诗作歌。 想得到长江变成春酒,让我生与死相依在一起。 否则也要让青天变为平地,醉时不用长鲸来骑我。 夜梦仙人手持绿玉杖,把我邀进流霞的酒杯里。 一挥笔就从梦中醒转,神清骨轻如丝似缕。 近来不能不在地上行走,龌龊俯仰同羁雌一样。 寒阴使户门紧闭不能出,幸有数人前来招携我。 迅风伴我沙拍面颊上,这时烂醉正合于人情。 旗亭喧饮至酉达子时分,万斛红玻璃尽被喝干。
城南晚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郊漫步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空城何莽莽”:空旷的城市中,一切都显得空旷而寂静。 2. “风色肃以高”:风势强劲而高远。 3. “荆芜翳崩堞”:荆草茂盛,遮盖了城上的垛口。 4. “乱鸟鸣相号”:鸟儿因惊扰而发出杂乱的鸣叫。 5. “一叶得秋意”:一片落叶代表了秋天的到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