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蹶叔三悔 蹶叔自视甚高,常与人相违。他喜欢在龟山的背面耕作,却把那里当做稻田,而在另一侧又当作高粱地种植。他的好友对他说:“高粱喜干燥,大米喜湿润,而你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失去了农作物的生长本性,这样怎么能有收获呢?”他不听朋友的建议,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十年后,仓库里空空如也。他看到友人的田地都像他一样,结果却大获丰收。于是跪拜说:“我终于知道后悔了。”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考趋之
译文: 荆地有个害怕鬼的人,每当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和蛇鼠行走的声音,都以为是鬼在作怪。有个盗贼知道了他的情况,于是在夜间偷偷地窥视他的家,并发出类似鬼的叫声,使得那怕鬼的人不敢直视他。像这样连续四五天之后,那怕鬼的人终于相信了盗贼的话,认为鬼真的偷走了自己的财物。从此,那些被盗窃的东西都是从盗贼那里来的,最后都被认为一定是鬼神偷走了
诗句: 司马季主论卜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译文: 司马季主(占卜师)对东陵侯说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东陵侯回答说:“我长时间躺着就会想起来,长时间静止不动就会想要动一动。我也听过这样的话
【诗句】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曚曚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
翻译:穆天子得到八匹名马,驾着它们去拜访西王母,回来后又驾着八匹骏马去讨伐徐偃王并灭掉他。于是设立了天闲、内厩和外厩三种马厩。 注释:1. 穆天子:周代第五个君主周穆王,喜爱旅游。2. 得八骏以造王母:穆天子获得八匹名马,用以拜访西王母。3. 归而伐徐偃王,灭之:归来后又用这些马攻打徐偃王,并将其消灭。4. 乃立天闲、内外之厩:于是他设置了天闲、内厩和外厩这三种马厩。5. 食粟日石
郁离子 · 僰人养猴 僰人(古代少数民族名)养猴,给他们穿上衣服教他们跳舞,规范旋转、弯曲和折断的动作,都符合音律。巴县(古县名)的童子看了后嫉妒他们,认为自己不如他们,想尽办法来打败他们,于是拿些茅栗过去。筵席摆好了,猴子们出来了。众宾客凝神屏气,左右的人也都跟着起舞。巴童默默地挥动衣袖,扔下茅栗在地上。猴子们争着脱衣,翻滚起来。壶倒过来倒在地上,僰人呵斥也不能制止,十分扫兴。郁离子说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 郁离子的马生下的是駃騠这样的好马。 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 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匹千里马,一定被送到皇宫的马厩里。 郁离子说,从之。 郁离子同意了。 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 到了京城后,皇帝派太仆来检查地方贡品,他说:这匹马虽然很优秀,但产地不是河北。所以它没有被选上。 置之于外牧。 然后马被放在了城外放牧。
【注释】: 1. 献马:指周厉王让芮伯带领军队征伐戎人,得到了一匹马。芮伯想把这匹马献给厉王。 2. 芮季说:芮季是芮伯的儿子,这里指的是他劝阻父亲的做法。 3. 捐之:把马卖掉。 4.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厉王喜欢贪心、满足,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5. 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获(芮伯)认为不仅仅是这一匹马,而是所有的马都想要从他那里得到。 6. 哓于王:告诉厉王。 7. 黄伯也隐
郁离子 · 九头鸟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 注释: 1. 孽摇:指鸟的羽毛或羽毛状的东西。 2. 一身而九头:指鸟只有九个头,但只有一个身体。 3. 得食则八头皆争:指当有食物时,八只鸟都来争抢食物。 4. 呀然而相衔:形容争斗时张嘴咬住对方的样子。 5. 洒血飞毛
郁离子说:「唉,我现在才知道把揭发别人的错误当作正直行为的人给天下后世带来祸害的并不多。上天生育人类,不是总是能得到像尧、舜、禹、汤、文王这样的君王,然后才是次一等的人物。难道能这样吗?例如汉高祖、唐太宗,都是间世之英,不易得,他们都能传数百年,天下的生灵依靠他们而安定,民物繁盛,蛮夷归顺,文物典章值得一看,他们的功劳不小。但一定要搜其过失,并斥之以自夸大,使后世的人全认为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