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龎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蛮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及夷王之季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翻译:穆天子得到八匹名马,驾着它们去拜访西王母,回来后又驾着八匹骏马去讨伐徐偃王并灭掉他。于是设立了天闲、内厩和外厩三种马厩。

注释:1. 穆天子:周代第五个君主周穆王,喜爱旅游。2. 得八骏以造王母:穆天子获得八匹名马,用以拜访西王母。3. 归而伐徐偃王,灭之:归来后又用这些马攻打徐偃王,并将其消灭。4. 乃立天闲、内外之厩:于是他设置了天闲、内厩和外厩这三种马厩。5. 食粟日石:把八匹骏马放在天闲里喂养,每天喂料一石。6. 次乘居内厩:次一等的马放在内厩,每天喂料八斗。7. 又次居外厩:再次等的马放在外厩,每天喂料六斗。8. 散马:散马是那些没有在重要任务中使用过的马匹。9. 不企是选者为散马:不满足于被选中使用的那些马被视为散马。10. 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冀州北部纯色的马被认为是最好的马。11. 其厐为中乘:其中一匹作为中层的马。12. 以其力强故天下无遗良马:因为它们的力量强大,所以天下没有丢失的优质马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穆天子得到八匹名马以及他们后来如何被利用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君主对于马匹的重视以及马匹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用。故事中的穆天子和他所驾驭的八骏,象征着权力和威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个故事,刘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还借由穆天子的行为和决策,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动态和道德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