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咛,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百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 · 僰人养猴
僰人(古代少数民族名)养猴,给他们穿上衣服教他们跳舞,规范旋转、弯曲和折断的动作,都符合音律。巴县(古县名)的童子看了后嫉妒他们,认为自己不如他们,想尽办法来打败他们,于是拿些茅栗过去。筵席摆好了,猴子们出来了。众宾客凝神屏气,左右的人也都跟着起舞。巴童默默地挥动衣袖,扔下茅栗在地上。猴子们争着脱衣,翻滚起来。壶倒过来倒在地上,僰人呵斥也不能制止,十分扫兴。郁离子说:「现在用不制之师战的人,蠢蠢而聚,见物就争趋之,这和猴子有什么不同!」
注释:
- 郁离子:这是对作者的称谓,类似于现在的“郁金香”或“郁金香花”。
- 僰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 衣之衣而教之舞:给猴子穿上衣服并教它们跳舞。
- 规旋矩折:规范旋转和弯曲的动作。
- 应律合节:符合音律和节拍。
- 巴童:古代地名,这里指巴县的童子。
- 妒之:嫉妒他们。
- 耻己之不如也: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 思所以败之:想尽办法来打败他们。
- 袖茅栗:拿着茅栗。
- 筵张而猴出:摆好酒宴,猴子们出来了。
- 众宾凝咛:众宾客凝神屏气。
- 左右皆蹈节:左右的人也随着节拍起舞。
- 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默默地挥动衣袖,扔下茅栗在地上。
- 百争之:许多猴子争夺。
- 翻壶而倒案:壶被颠倒了,倒在地上。
- 呵之不能禁:羌族呵斥也不能制止。
- 蠢然而蚁集:蠢蠢而聚,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
- 见物则争趋之:见到东西就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 何异于猴哉:和猴子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