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黄伯之罪也。

【注释】:

  1. 献马:指周厉王让芮伯带领军队征伐戎人,得到了一匹马。芮伯想把这匹马献给厉王。
  2. 芮季说:芮季是芮伯的儿子,这里指的是他劝阻父亲的做法。
  3. 捐之:把马卖掉。
  4.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厉王喜欢贪心、满足,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5. 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获(芮伯)认为不仅仅是这一匹马,而是所有的马都想要从他那里得到。
  6. 哓于王:告诉厉王。
  7. 黄伯也隐:指芮伯的儿子黄伯隐瞒真相。
  8.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你只知道厉王贪图钱财,却不知道这样做会激怒他。
  9. 黄伯之罪也:黄伯因此承担了罪责。

【译文】:
周厉王命令芮伯率领军队去征讨戎人,并最终得到了一匹马。他将这匹马献给厉王。芮季劝阻他的父亲:“不如把这匹马卖掉。厉王喜欢贪心、满足,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如果现在我们用军队回来后把马献给厉王,厉王周围的人一定会以为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一匹马,而是所有的东西。到时候,他们都会来向你索要,你不能答应,否则他们会向厉王告状。这样一来,你肯定会被厉王所相信。这是在为自己招灾。”但芮伯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最终还是把这匹马献给了厉王。后来,荣夷公(即厉王的宠臣)果然派人来索要,但没有得到,于是便在厉王面前诬陷芮伯:“伯隐藏了很多东西。”厉王大怒,将芮伯驱逐。君子指责芮伯也有过错。你只了解厉王贪财好利,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激怒他。正是由于黄伯的错误,导致他被厉王所怀疑和疏远。

【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周朝时期周厉王因为过分贪心而招致祸患的故事。故事通过对话形式展开,以芮伯父子的对话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厉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故事开始时,周厉王派芮伯率军征讨戎人,并得到了一匹良马。芮伯本想将这匹马献给厉王,但在芮季的劝说下,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芮季认为厉王贪心且容易受他人影响,因此警告其父应谨慎行事。然而,芮伯并未听从芮季的建议,最终将马献给了厉王。当荣夷公(厉王的宠臣)派人向厉王索要马时,未能如愿,遂在厉王面前中伤芮伯。最终,厉王将芮伯驱逐。这反映了芮伯的鲁莽和盲目性,以及他对厉王性格的误解。

这个故事转向了对厉王形象和行为的分析。厉王被描述为一个贪图金钱、容易受宠臣影响的统治者。他的行为不仅导致了自己与忠臣之间的矛盾,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这种描述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现实。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忠诚、正直和公正的赞扬。尽管芮伯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是愚蠢的,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他的忠诚和勇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这个故事以厉王对芮伯的猜疑和不信任作为结尾。这表明了信任和忠诚对于任何领导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时要保持警惕和谨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