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
长相思·夜坐 云黯澹,月朦胧。落叶窗前几阵风。此时愁正浓。 嗔易别,恨难逢。万语千言说梦中。觉来都是空。 【注释】 (1)黯澹:暗淡,模糊不清。 (2)朦胧:不清晰。 (3)落叶窗前:指秋天的落叶飘落在窗前。 (4)嗔(chēn):生气、发怒的样子。 (5)别:分别。 (6)万语千言:形容有许多话要说,这里指许多情爱话语。 (7)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8)觉来:醒来之后,这里是从梦境中醒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主题,然后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秋”是这首词的题目。此词写中秋之夜月明如昼,但有感于人世沧桑,所以词人不免发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叹。上片描写了一幅优美的中秋图景,下片抒发了词人感慨时光易逝,希望与爱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愿望。 第一句“满月悬珠”
注释: 望入烟云天际杳。风战绿杨如扫。鸡塞雨淹芳草。路隔知多少。 离情解妒腰肢小。梦里此情偏好。唤醒数声啼鸟。花落春归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在描绘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同时,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自己在春天中的感受。 首句“望入烟云天际杳”,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烟雾弥漫的天空和遥远的天际线,给人一种深远、空旷的感觉,仿佛诗人的心情也被这无边无际的远方所吸引。
【注释】 教法西来:佛教从西边传过来。 万天秋洗,千江月静:天上的佛菩萨都在秋天沐浴。 三乘印证:大乘、小乘、禅定三乘佛法都有印证。 大破群迷:大彻大悟,打破了所有的迷惑。 镕金冶铁,妙相庄严:熔化金属,铸成佛像,形象庄严。 慧观顿觉,圆明不灭,方寸涵宗镜:用智慧观察,立刻觉悟,圆满光明,心如明镜般清澈。 四月正逢八日,看浴佛都人争胜:四月八日是浴佛节,大家都在竞争看谁洗得最干净。 净土莲台
【诗句】 风洗云痕净。展藤床、天街傍晚,罗衫较冷。银烛画屏萤拍扇,最好今宵夜景。 看黄姑、试开妆镜。姱容为怯经年病。漫匀霞、腮颊填桃杏。 把眉月,鬓云重整。痴呆银汉窥桥影。鹊声喧、香车七驾,彩鸾双逞。 玉殿瑶阶传密意,宝枕华灯欢庆。且莫话、别来孤另。 此夕人间心上事,指双星、暗把盟言订。更乞与,红丝胜。 【译文】 风洗过云痕变得干净。在藤床上铺着天街的晚上,罗衣穿得有点凉
云层翻滚,细雨飘洒。故乡的泪水沾湿了灯前,不相信今年春天不会到来。 杜鹃鸟声声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偏偏不在我的客居之窗和我的睡眠之床,在枕边啼叫。 【注释】 遐方:遥远的地方 怨:忧愁、哀怨 怀友:怀念朋友 霏霏:纷纷飘落的样子 杜宇:即子规,蜀地的一种布谷鸟 偏不向:偏偏不向着 人卧:人的床 枕边啼:枕边的鸟儿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词是写羁旅愁思之作。上片写景,云雨交加的天气,故乡亲人的思念
重阳节又到了,菊花在风中傲立,紫红的茱萸挂在雨中。时光飞逝,又是一年重阳节,风声喧哗,病叶落满了书窗。 清晨看太阳升起,光芒逐渐变得明亮,云彩慢慢散开,青天露出山光。 我怜惜那些骑马应弦的人,也怀念那些射箭如穿杨的好汉。 穿上草鞋,手执竹杖,身披荷衣,我要去攀登险峰。 我要攀上陡峭的山峰,登上高高的山冈。 放眼望去,平沙雁影,长长的沙路延伸。 我品尝着美味的糕饼和菊酒,还有凉果
【注释】: 瑞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 时值:正逢。 离明:太阳。 罡填鬼户:指天气阴晴变化不定。 萧斋:清静的书房。 丹:丹砂,炼成的红色粉末,古人以为服之可延年却病。 扶急持危:扶持危急。 遵生济度:遵循自然法则以求生存和延长生命。 随时俗:顺应习俗。 菖蒲:端午节用的一种香草。 葵菽:葵菜、豆类等植物。
青蒲白日自铺排。新筑幽斋。白云不碍窗前冷,香分花草亭台。藏帖藏书藏画,栽松栽竹栽槐。 注释:在青蒲和白日的映衬下,自己精心布置了新修的幽静斋舍。窗外的白云不会挡住窗前的清凉,花香会飘散到花草、亭台之间。我收藏书画、存放书籍、栽培竹子和梧桐树,还栽种了许多槐树。 区区俗虑早忘怀。一任痴呆。但得清闲穷也好,风尘鱼鸟休猜。无怪黄梁托梦,何人碧眼怜才。 注释:那些世俗的烦恼早已抛到脑后
【注释】 1.青襟:指青色的衣襟,这里代指文人。 2.耽误:耽搁。 3.宇宙身迂:指人生活在世上却与世隔绝。 4.翰墨:指文采、才学。 5.前津:前面的地方。 6.寄傲:寄托自己的志向。 7.消忧:消除忧愁。 8.萧然物外闲居:形容隐居生活清雅恬静。 9.建业:即建康(今南京),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首都。 10.武昌:指湖北武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曾在此建都。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