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只认为掖廷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闲,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也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注释】 1. 汉廷议和亲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度之日与朋友饮酒散席后独自坐读李白《紫极宫诗》有感而作。全诗共10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 更阑客已散,夜色悽可掬。 起行照疏灯,履影不愧独。 百年已强半,大梦才信宿。 老作负辕驹,无疑我何卜。 圆影有盈虚,逝水无终复。 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倾覆。 岂无径路趋,思之亦云熟。 注释:西风来自何处,吹拂在我的屋檐下的竹子
以下是对《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逐句的翻译: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 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 “何处晚凉多”:询问何处可以找到凉爽的晚风。 - “溪堂夜来雨”:夜晚时分,溪边的书房被雨水打湿。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 “山僧候岩扉”:山中的僧人在岩门等待。 - “喜听松间履”:喜欢听到松林中的声音。 - “为破明月团”:用来照亮明月。 - “自汲寒泉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宿楞伽寺的所见所感。 首句“朝泛石湖雪,暮宿楞伽云。”描绘了诗人清晨乘坐船在石湖上赏雪,晚上在楞伽寺过夜的景象。 第二句“山空夜寒重,对酒不能醺。”则写出了雪夜中山林空旷,夜晚的寒冷让人难以消受,只能饮酒解愁。 第三、四句“三更山月高,起视皓无垠。水天相映射,气色凌氤氲。”则描绘了诗人在半夜醒来看天空中的月亮和水中倒影的景象,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际
采桑图 茜裙青袂,墙东采桑女子生活 1. 诗句原文 茜裙青袂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 采桑日暮怕归迟,室中箔寒蚕苦饥。 只愁墙下桑叶稀,不知墙头花乱飞。 一春辛苦只自知,百年能着几罗衣。 2. 译文解析 诗中的“茜裙青袂”形容女子的服饰,而“墙东采桑去”则描绘了一幅勤劳的女子在春天里辛勤劳作的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暮时分她们担心自己会因为害怕回家而迟到
【注释】 步出城西门:走出城门。葛氏墓:指葛洪墓。葛洪(283-364),晋朝道教学者,世称葛仙翁。子重: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辈人。履仁:即“仁履”,指以仁义为行为的准则的人。 二首:这里指的是第二首诗。其一是说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其二则是感叹生者易逝,死者难寻。二诗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死离别的感慨。 言登:表示登上某地。葛君:指葛洪。葛洪是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的著作在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意解析: - 夕光沉山苍霭横,行春桥东江月生:“夕光”指夕阳,“山苍霭横”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峦间云雾缭绕的景象。“长风吹波天镜阔,白沙渺渺菰蒲声”中的“长风”与“天镜”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湖面如镜,被风拂动时波纹荡漾的美丽景象。而“白沙渺渺”则进一步衬托出水面的辽阔无垠。 2. 译文: - 夕光沉山苍霭横,行春桥东江月生。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山峦之间
【注】: 1. 弄玉: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侍女,擅长吹箫。 2. 团扇:古代美女用来扇风的工具。 3. 凝妆:指女子涂上脂粉。 4. 此曲:即《阳关曲》。 5. 春酒:指春天的美酒。 6. 便儗:如果。开樽(zhuī)歌:开怀畅饮,唱起歌曲。 7. 只应:只有;应当。解消愁:能解除忧愁。 【解析】:此诗写送春之情,以自然景色变化为线索,从“野桃开尽麦初秋”到末尾,将送春与赏春联系起来
简履仁 端居苦长夏,思我平生友。 独坐闻车音,开轩竟何有。 空庭飞鸟雀,闲门荫榆柳。 白云团午阴,悠然落虚牖。 对此情更怡,无能共樽酒。 西郭隐层楼,下临清江口。 积雨江流深,南风藕花秀。 相望不可即,长吟一搔首。 【注释】 1. 简履仁:不详。 2. 端居:安居于家。 3. 长夏:指夏季的三伏天。 4. 平生:一生的朋友。 5. 闻车音:听到车马的声音。 6. 开轩:推开窗子。 7. 何有
这首诗是李白与杜甫的友情之作,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明月照行路,青松起悲风。 明月照耀着行走的道路,青松也吹起了悲伤的风。 凉秋饶霜露,草木行已空。 凉爽的秋天充满了霜露,草木都已凋零。 顾影不自得,起行荒寂中。 看着自己的影子,感到自己并不自在,独自在寂静中行走。 道逢双石阙,知为古幽宫。 在路上遇到了两座石制的宫殿,知道这是古代的幽禁之地。 古人不可见,丰碑自穹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