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泛石湖雪,暮宿楞伽云。
山空夜寒重,对酒不能醺。
三更山月高,起视皓无垠。
水天相映射,气色凌氤氲。
增辉岩壑姿,灭没鸥鹭群。
亦知光景殊,照灼难为分。
有如开玉府,圭璧罗缤纷。
时于万木末,瞥见飘佩雰。
山僧事茗设,扫积供殷勤。
倦来支石鼎,自束松枝焚。
龛灯落残烬,宝垆断馀熏。
还怜江梅色,玉瘦冰肌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宿楞伽寺的所见所感。
首句“朝泛石湖雪,暮宿楞伽云。”描绘了诗人清晨乘坐船在石湖上赏雪,晚上在楞伽寺过夜的景象。
第二句“山空夜寒重,对酒不能醺。”则写出了雪夜中山林空旷,夜晚的寒冷让人难以消受,只能饮酒解愁。
第三、四句“三更山月高,起视皓无垠。水天相映射,气色凌氤氲。”则描绘了诗人在半夜醒来看天空中的月亮和水中倒影的景象,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际,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第五、六句“增辉岩壑姿,灭没鸥鹭群。”写出了月光下岩石和水鸟的影子被照得更加鲜明,但也使得它们的身影变得模糊不清。
第七、八句“亦知光景殊,照灼难为分。”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景色变换无常的认识,以及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美景的心情。
第九、十句“有如开玉府,圭璧罗缤纷。”则描绘了月光如同开启了一个宝库,各种珍宝琳琅满目,色彩斑斓。
第十一、十二句“时于万木末,瞥见飘佩雰。”则写出了诗人在万木之中突然看到飘落的梅花花瓣,像是佩戴着美丽的佩饰。
第十三、十四句“山僧事茗设,扫积供殷勤。”则描述了山上的僧人为迎接客人而精心准备茶水的场景。
第十五、十六句“倦来支石鼎,自束松枝焚。”则描绘了诗人因为疲惫而点起火来煮饭的情景。
最后两句“龛灯落残烬,宝垆断馀熏。”则是写出了火炉已经熄灭,只剩下残留的香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了雪夜楞伽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