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万木僵,月出四山静。
积雪缟清夜,幽崖自辉映。
上方衣裘单,俯视寒芒正。
长风扫纤云,平湖竟天净。
倒影落僧窗,横飞湿银镜。
微澜玉塔摇,秀色千岩竞。
俄然万象沉,坐觉群翳屏。
一鸟不复飞,光华久逾盛。
吟怀共朗彻,禅心寄枯劲。
秪觉尘界卑,忘身在高夐。
半空击瑶簪,泠然发孤咏。
万里吾目中,悠悠一渔艇。

《雪夜宿楞伽寺其二》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注释和赏析:

天寒万木僵,月出四山静。
注释: 天很冷,万木都冻得僵硬;月亮从山中升起,四周的山峦变得宁静。
赏析: 首联描绘了冬夜寒冷的景象,通过“天寒”和“万木僵”这两个词,传达出了冬天的寒冷气息和树木被冰冻的状况。紧接着,“月出四山静”则描绘了月亮出现在山中时,四周的山峦因月光而显得更加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

积雪缟清夜,幽崖自辉映。
注释: 积雪覆盖着整个夜晚,清澈的月光映照着幽深的山崖。
赏析: 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夜幕下的自然风光。“积雪缟清夜”通过“缟”字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雪覆盖的景象,使整个夜晚显得更加纯净、明亮。而“幽崖自辉映”则通过“幽崖”这一意象,表达了山崖在月光下的美丽与神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夜幕下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上方衣裘单,俯视寒芒正。
注释: 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只穿着薄薄的衣服,向下望去,只见寒光闪闪。
赏析: 第三联描写了登山观景的感受。“上方衣裘单”通过“上方”和“衣裘单”两个词,传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时的孤寂与寒冷之感。而“俯视寒芒正”则通过“寒芒正”这一形象的词语,描绘了诗人低头看到的光芒,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孤独与坚韧。

长风扫纤云,平湖竟天净。
注释: 强劲的风吹散了轻薄的云朵,平静的湖水清澈透明,仿佛天空一般。
赏析: 第四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长风扫纤云”通过“长风扫纤云”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风的力量之大,能够吹散轻薄的云朵。“平湖竟天净”则通过“平湖竞天净”这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与广阔,使得整个天地都似乎被洗涤得干干净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倒影落僧窗,横飞湿银镜。
注释: 月光反射在窗户上,形成了美丽的倒影,如同悬挂在空中的银镜。
赏析: 第五联继续描述月光下的景象。“倒影落僧窗”通过“倒影落僧窗”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窗户上倒影的美丽景象。而“横飞湿银镜”则通过“横飞湿银镜”这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月光在窗户上反射形成的银镜般的效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微澜玉塔摇,秀色千岩竞。
注释: 轻微的波浪使玉塔摇摆不定,千座山峰竞相展现各自的秀丽景色。
赏析: 第六联继续描述自然景观。“微澜玉塔摇”通过“微澜”这一词语,传达了水面上波纹轻轻摇曳的景象。而“秀色千岩竞”则通过“秀色千岩竞”这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千座山峰各自展现出的美丽景色。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俄然万象沉,坐觉群翳屏。
注释: 突然之间,所有的景物都沉没了,我感觉到所有的障碍物都被清除了。
赏析: 第七联进一步展开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俄然万象沉”通过“万象沉”这一形象的表达,传达了所有景物在此刻都消失不见的感觉。而“坐觉群翳屏”则通过“坐觉”这一动作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在这一刻感受到的世界变得清晰明朗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与转变。

一鸟不复飞,光华久逾盛。
注释: 再也没有鸟儿飞翔,但光华却愈发明亮。
赏析: 第八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一鸟不复飞”通过“一鸟不复飞”这一形象的叙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鸟儿不再出现的惋惜之情。而“光华久逾盛”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愈发灿烂的感慨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吟怀共朗彻,禅心寄枯劲。
注释: 我的心情随着吟诵而明朗,禅心寄托于坚定不移的意志之中。
赏析: 第九联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与感悟。“吟怀共朗彻”通过“吟怀共朗彻”这一形象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在吟诵时心情变得明朗的状态。而“禅心寄枯劲”则通过“禅心寄枯劲”这一形象的比喻,传达了作者将禅心寄托于坚定不移的意志之中的坚定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修行状态。

秪觉尘界卑,忘身在高夐。
注释: 只觉得尘世的境界低贱,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而在高远之处。
赏析; 第十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与追求。“祗觉尘界卑”通过“祗觉”这一词语,传达了作者对尘世境界的超脱感受。而“忘身在高夐”则通过“忘身”这一动作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忘却自我存在的心境。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半空击瑶簪,泠然发孤咏。
注释: 在空旷的天空中挥舞着玉簪,发出了孤零零的声音。
赏析: 第十一联描绘了作者在空旷的环境中进行禅修的场景。“半空击瑶簪”通过“半空击瑶簪”这一形象的动作描写,传达了作者在空旷的天空中挥舞着玉簪的情景。而“泠然发孤咏”则通过“泠然发孤咏”这一形象的声音描写,传达了作者在此时发出的独特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修动作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修行状态。

万里吾目中,悠悠一渔艇。
注释: 在我的眼中,远方有一只孤零零的渔船。
赏析: 第十二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渔人生活的向往与关注。“万里吾目中”通过“万里吾目中”这一形象的空间描述,传达了作者将视线投向远方的画面。而“悠悠一渔艇”则通过“一渔艇”这一形象的对象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渔人生活的关注与想象。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特定对象的形象勾勒,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对情感变化的深刻表现,展示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修行状态。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