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这首诗是追和杨铁崖的石湖花游曲,表达了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和对逝去美人的怀念。以下是逐句释义: 1. 石湖雨歇山空蒙,美人却扇歌回风。 - 石湖:指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 - 雨歇山空蒙:雨后山景显得朦胧而神秘。 - 美人却扇歌回风:美人手持团扇(一种古代乐器),歌声悠扬,仿佛风儿被歌声吸引而回旋。 2. 歌声宛转菱花里,鸳鸯飞来天拍水。 - 歌声宛转:歌声婉转动听。 - 菱花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高房山横轴》。 春云离离浮纸肤,翠攒百叠山模糊。 春天的云彩在纸上轻轻铺开,仿佛是一幅模糊的山水画。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 山峰被云遮挡,仿佛看不到尽头,但流水潺潺,似乎能将咫尺之地变为万里之遥。 依然灌莽带茅屋,亦复断渚迷菰蒲。 田野间,绿草如茵,茅屋掩映其中,也有许多小洲上长满了菰蒲。 冈峦出没互隐见,明晦阴晴日千变。 山峦时隐时现,阳光或明或暗
《新晴》 诗人通过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译文: 雨水在宿润中流淌,新的晴天使人愉悦。 竹窗内消摇着,啼声打破寂静。 初阳照射在屋瓦上,檐下的水流时断时续。 小巷行走的人迹稀少,苔藓上的花绣映照墙壁。 注释: 1. 积雨:长时间下雨。 2. 浮宿润:湿润的积水。 3. 人意适:人的心情适宜。 4. 消摇:悠闲自在的样子。 5. 啼禽:鸟儿的啼叫声。
诗句: - 春云沉空山有无,眼明见此姚江图。 - 图穷烂漫得题字,照人百颗骊龙珠。 - 平生雅识敷文书,绍兴岁月仍不诬。 - 岂知尤物能媒祸,茧纸兰亭已非故。 - 石翁信是学行人,能使邯郸还故步。 - 忆昔憸人贿为囿,黩财更假狂阉手。 - 千里珍奇归捡括,故家旧物那容守。 - 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 谁言物聚必有散,手泽相关常累叹。 - 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还旧观。 -
【注释】 1、甲戌岁:指宋神宗熙宁九年,诗人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牵连。朝:上朝拜见皇帝。 2、东坡元日诗:苏轼《和子由元日》诗:“昨夜江边春水生,粘天飞雪映晴光。不知园里花兼柳,惹得青年愁思长。” 3、土牛:耕田的农具,也用来表示春天到来的意思。 4、莫辞春之句:不要因为春天到来就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5、倾城出行乐:全城的男女老幼都到郊外去踏青赏花。 6、端居人:指被贬谪的人。 7、芳树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诗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此诗为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年)立春时所做,“甲戌岁朝明日立春”,是宋神宗熙宁六年立春日,当时作者在徐州,所以称“东坡”。诗的前两句写景,“芳埃”指草木茂盛,“朝雨”指早晨的细雨,“风幡丽春明”,即风拂旗帜迎春风。这两句是说:春光明媚
【注释】 甲戌岁朝:指宋神宗元丰元年,时苏轼年五十一。东坡:苏轼字子瞻。土牛:古代耕田用的大牲畜。莫辞春:不要推辞春天的到来。四十五:四十有五。云衰:已近老迈。青云志:高远的志向。老大难为期:年事已高,难以为继。白首操文辞:到了晚年仍苦于文章不能成就。缅然起遐思:悠然自得地回忆起往事。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五十二岁时,时在元丰元年正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时光流逝以及功名事业的感慨
【注释】 甲戌:宋神宗熙宁九年。土牛:古代立春用土牛来报时,后成为风俗。莫:不要。辞:推脱。通衢:大路。鼓吹:乐器,多指军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春之时,为应和元日东坡诗而作的七律。首两句写立春迎春,第三句写立春之制,第四句写立春之俗,第五、六句写立春之欢,最后两句写立春之感。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又含蓄深沉,既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患意识,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东郊迎新春
诗句释义: 1. 三元肇兹辰 - 这里的“三元”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时期,通常指农历的第一个月(孟春)、第二个月(仲春)和第三个月(季春)。这里强调的是春天开始的时刻。 2. 东风被衡宇 - “衡宇”是指房屋,“被”在这里是覆盖的意思。东风拂过屋宇,带来了温暖。 3. 青春丽云日 - “青春”代表年轻的时光,“丽云日”形容天空中的云彩美丽且明亮。这里描绘了春天早晨美丽的景色。 4.
【注释】 甲戌岁:指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8年。朝明日立春:在立春日祭祀。苏轼曾因被弹劾,罢知徐州,故有"东坡"之号。土牛:耕田时用以指示方向的小木牛。辛盘:古乐名。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乐:古人爱惜自己的品德与才能。启扉:打开门。得嘉宾:得到宾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立春之日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 首句“青阳逐寒回”写春天来了,寒气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