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迎新春,寒气从此毕。
先民季冬傩,时制用先日。
通衢闻鼓吹,士女空户出。
欢悰不复遭,抚时还自失。

【注释】

甲戌:宋神宗熙宁九年。土牛:古代立春用土牛来报时,后成为风俗。莫:不要。辞:推脱。通衢:大路。鼓吹:乐器,多指军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春之时,为应和元日东坡诗而作的七律。首两句写立春迎春,第三句写立春之制,第四句写立春之俗,第五、六句写立春之欢,最后两句写立春之感。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又含蓄深沉,既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患意识,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东郊迎新春,寒气从此毕。

“东郊”点出地点,“迎新春”说明时间,“寒气从此毕”写出了立春的特点。

先民季冬傩,时制用先日。

“先民”即上古之人,“季冬”为十月,“傩”为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仪式,古人认为冬月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致疫疠流行,故以驱除疫鬼。这里说上古之人立春前就已用这种仪式驱逐了疫鬼。

通衢闻鼓吹,士女空户出。

“通衢”指大道上,“鼓吹”指音乐声,这是说立春之日,人们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鼓吹声。“士女空户出”是指家家户户都走出家门,到街头去观看迎春的节目。

欢悰不复遭,抚时还自失。

“欢悰”犹言欢乐之情,这两句意思是说虽然有欢乐的心情,但当看到国家政治形势不好时,还是不免感到失望和悲伤。

【译文】

郊外迎接新春到来,寒冬的寒气从此消失。

上古之人立春前就用驱逐疫鬼的仪式来迎接新年了。《周易》中说:“冬至之后阳始生,万物开始萌动。”所以《礼记·月令》说:“立春之日,要举行迎气之祭。”这就是立春节气的意义所在。

大街上响起鼓乐之声,男女老少纷纷离开家门出来看热闹。

尽管有欢乐的心情,但看到国家的政治形势不好时,还是不免感到失望和悲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